李端的诗词(共271首)

李端简介

李端头像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221 《送少微上人入蜀》 唐·李端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
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
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222 《题从叔沆林园》 唐·李端

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
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
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
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223 《与郑锡游春》 唐·李端

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
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
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
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

224 《送客赴洪州(一作送郑侍御)》 唐·李端

草色随骢马,悠悠共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在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225 《山下泉》 唐·李端

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
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
净色和云落,喧声绕石斜。
明朝更寻去,应到阮郎家。

226 《雨雪曲》 唐·李端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
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227 《巫山高(一作巫山高和皇甫拾遗)》 唐·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228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唐·李端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sC々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
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229 《救生寺望春寄畅当》 唐·李端

东西南北望,望远悲潜蓄。
红黄绿紫花,花开看不足。
今年与子少相随,他年与子老相逐。

230 《王敬伯歌》 唐·李端

妾本舟中女,闻君江上琴。
君初感妾意,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
传杯唯畏浅,接膝犹嫌远。

231 《送客东归》 唐·李端

昨夜东风吹尽雪,两京路上梅花发。
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把君衫袖望垂杨,两行泪下思故乡。

232 《杂歌》 唐·李端

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
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
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

233 《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 唐·李端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
高冠长剑立石堂,鬓眉飒爽瞳子方。
胡麻作饭琼作浆,素书一帙在柏床。

234 《瘦马行》 唐·李端

城傍牧马驱未过,一马徘徊起还卧。
眼中有泪皮有疮,骨毛焦瘦令人伤。
朝朝放在儿童手,谁觉举头看故乡。

235 《襄阳曲》 唐·李端

襄阳堤路长,草碧柳枝黄。
谁家女儿临夜妆,红罗帐里有灯光。
雀钗翠羽动明珰,欲出不出脂粉香。
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
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

236 《送韩绅卿》 唐·李端

春雨昨开花,秋霜忽沾草。
荣枯催日夕,去住皆须老。
君望汉家原,高坟渐成道。

237 《东门送客》 唐·李端

绿杨新草路,白发故乡人。
既壮还应老,游梁复滞秦。
逢花莫漫折,能有几多春。

238 《赠薛戴》 唐·李端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239 《慈恩寺怀旧》 唐·李端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240 《鲜于少府宅看花》 唐·李端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
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
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

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