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两句是说,秋日远望终南山,它那险峻挺拔、高耸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秋高气爽、高远无际的秋色一比高低。用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衬托出抽象虚泛的秋色,使读者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以及它的气势,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意境高远,气势雄健。

出自杜牧《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注释
⑴秋望:在秋天远望。
⑵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⑶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⑷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⑸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赏析
《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诗人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杨柳花飘新白雪,樱桃子缀小红珠。”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下一篇:“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两句是说,秋日远望终南山,它那险峻挺拔、高耸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秋高气爽、高远无际的秋色一比高低。用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衬托出抽象虚泛的秋色,使读者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以及它的气势,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 ......

您也许喜欢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作者处及全词赏析 “彩扇旧题烟雨外,玉箫新谱燕莺中”全词赏析 “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的意思及全词赏析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