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全诗翻译赏析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  宁可做一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胜过做一个书生。
   [出自]  杨炯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公元681),西北突厥部族入侵固原、庆阳一带,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诗中就记录了这次征战的情况。
    蜂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从边境到内地,沿途高筑烽火台,有敌情就在台上点火示警,根据敌情之缓急,逐级增加烽火的炬数。照西京:是说报警的烽火已经照达西京(长安),表明敌情严重。
    平:难以平静。
 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凤阙:汉武帝所建的建章宫上有铜凤,故称凤阙。后来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
     铁骑(jì):精锐的骑兵,指唐军。绕:围。
 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塔米尔河畔。这里泛指敌方要塞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  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羡慕百夫长冲锋陷阵,  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赏析:
“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发端警竦。“烽火照西京”一句,用夸张手法外患严重、情势危急,自然引出下句。目睹外患严重而“心中自不平”,其“从军”愿望与卫国决心,已和盘托出。第二联写从军。“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第二联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从军行》借用汉乐府旧题,写一个书生从报警的烽火照亮西京到慷慨从军、奔赴沙场奋战的全过程。语短意长,雄健激扬。

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在边火燃烧时的爱国热忱。从景入手,即景生情,直抒“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情壮志。

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一个“绕”字,显见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龙城为匈奴名城,此处指敌军要塞。颈联紧紧接颔联,诗人抓住了隆冬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风”两者,刻划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上句视觉:大雪纷飞中战旗到处翻舞;下句听觉:风声狂吼中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声与色配合暗示鏖战方酣,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与将士们同享战争的苦与乐。

尾联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作结,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李泽厚说,“当时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番、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杨炯这两句诗,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有着时代的特色。同样的气概,杨炯在其他诗里也有所反映,如“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出塞》),“匈奴今未灭,画地联封侯”(《紫骝马》),“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弟》),“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刘生》)等。

这首诗布局精当,脉络分明,跌宕有致。烽火引起诗人内心的波涛;进而从军告别京城,投奔沙场与敌鏖战;最后以自豪的口吻表达立功塞外的壮志。诗人善于选择意象,精心营构典型场景。这首诗时间跨度大,而字数甚少,因此需要从严选取代表性强、信息量大的事物纳入诗章。例如“牙璋”、“铁骑”、“鼓声”为古代战事所必有;“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雪”、“风”为自然现象中最能说明气候状况的,也能反衬将士们的坚强决心。同时,意象的跳跃性,又带来了意境的朦胧性和多义性,产生特殊的诗美。杨炯这首诗无论题材和风格,都突破了六朝以降的绮靡柔媚之风,而上承建安的苍劲雄健诗风,扩大了创作主体的视野。对仗也已臻完善,不仅颔联颈联,连尾联也整齐对仗。不愧是上乘之作。


赏析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全诗翻译赏析 下一篇: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 宁可做一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胜过做一个书生。  [出自] 杨炯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

您也许喜欢

“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的意思及作者全诗翻译赏析 “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翻译赏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视频赏析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翻译与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的意思及全词翻译与赏析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赏析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全诗赏析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王维的诗赏析 烟销日出不见人,欵乃一声山水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