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之见的意思 一隅之见的读音和出处

成语名称:
一隅之见
成语拼音:
[yī yú zhī jiàn]
成语解释:
隅:角落。在很狭小的角度里所看见的。比喻片面的见解和主张。
成语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成语例句:
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 ,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明 王守仁《语录一》)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隅,不能读作“yù”。
繁体字形:
一隅之見
英文翻译:
a glance from a corne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一隅之见”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一的成语 偏正式成语 一开头的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角落 狭小 角度 看见 比喻 片面 见解 主张

成语一隅之见

“一隅之见”的单字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角落:墙隅。城隅。向隅。一隅之地。2.靠边沿的地方:海隅。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一隅之见”的反义词

“一隅之见”的近义词

“一隅之见”的相关成语

“一隅之见”的关联成语

“一隅之见”造句

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

要不是他一隅之见,人们根本就不知她的用意。

傅斯年强调科学的研究,要与国际一致,不能囿于一隅之见,不能自外于国际学术发展的大潮。

这些都是一隅之见,有失偏颇,没有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

本文执一隅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本文即以*弯同行的经验,并结合个人对学术论文研读与历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考察,提供一隅之见

经过前期一阶段的试点工作,人民监督员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本文对这一制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试从基层院试点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一隅之见

布洛赫认为,惟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历史研究不容画地为牢,若囿于一隅之见,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

由于以谐音双关法阐释兴义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所释例诗又不局限于风雅之诗,又关涉到汉魏古诗,笔者很难保证一隅之见没有纰漏,如有不妥当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32)并认为,沙俄、日本之所以“挟我”、“轻我”,“皆以中国守一隅之见,畏难苟安,不能兴奋。

* 一隅之见的意思 一隅之见的成语解释 一隅之见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其它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