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辞的意思 一面之辞的读音和出处

成语名称:
一面之辞
成语拼音:
[yī miàn zhī cí]
成语解释:
见“一面之词”。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成语例句:
据媒人一面之辞,所以派人相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用于说话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一靣之辭
英文翻译:
one-sided statement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一面之辞”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一的成语 偏正式成语 三国演义的成语 三国成语
成语关注:
一面之词

成语一面之辞

“一面之辞”的单字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一面之辞”的近义词

“一面之辞”的相关成语

“一面之辞”的关联成语

“一面之辞”造句

然而曹操却因怕天下人认为自己不礼贤下士,以及郭嘉一面之辞养虎为患。

而优化局承认公司大小的分类仅仅依据中介公司的一面之辞

我们已经谈到,公关专家也用事实,但可能是一面之辞

答:我希望你在研究这一问题的时候,不要只听一面之辞

这是美联储用来为它无上权力辩护的一面之辞

郦生说田广亦是游士一面之辞,当不得真。

在座都知道那是蒲家养子的一面之辞,任你如何血口喷人,恐怕也是徒费唇舌。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

IPCC为基础的数据库是源于世界各地众多的研究机构而非单听一面之辞,这已是再明了不过的事实。

此外,联帮高地市警察将斯帕克斯市长逮捕后,仅凭市长的一面之辞,未经认真调查取证就将其释放,这也有循情枉法的嫌疑。

* 一面之辞的意思 一面之辞的成语解释 一面之辞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其它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