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牛》 苏轼

宋代   苏轼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
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天水牛》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天水牛》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一头角长而飞空的牛,探讨了其存在的意义和命运。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
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头天水牛为主题,探讨了牛的生命和命运。牛的两角自然而然地生长,但它却能够飞翔于天空,不受任何限制。诗人思考着这样一头牛的存在意义,它飞翔于天空,却并不为任何目的而飞翔,只是利用它的牛嘴吻住树上的蚕室,享受着树上干枯的桑叶。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牛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思索。两角的生长象征着自然的规律,而牛能够飞翔则是一种超越常规的现象,给人一种奇特而独特的感受。诗人以一种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牛的疑问,为什么这头牛会有这样的能力,但它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只是简单地享受着树上的枯桑叶。这种描写既有一种幽默感,也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多样性。

这首诗词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意象力和哲理性,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命运和存在意义的思考。它表达了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和对自然界中各种奇妙现象的好奇心。通过牛这个寻常的动物形象,诗人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让人们反思自身的存在和行为。

苏轼以独特的视角和简练的语言,通过对牛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词在简短的几句话中传递了丰富的意蕴,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天水牛》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tiān shuǐ niú
天水牛

liǎng jiǎo tú zì zhǎng, kōng fēi bù fú xiāng.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
wèi niú jìng hé shì, lì wěn xué kū sāng.
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天水牛》专题为您介绍天水牛古诗,天水牛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和田仲宣见赠》苏轼 《溪阴堂》苏轼 《元丰七年有诏京东淮南筑高丽亭馆密海二州骚》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苏轼 《再次韵答完夫穆父(二公自言,先世同在西掖》苏轼 《送王伯AA28守虢》苏轼 《诸公饯子敦轼以病不往复次前韵》苏轼 《次韵张昌言喜雨》苏轼 《书皇亲画扇》苏轼 《东川清丝寄鲁冀州戏赠》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