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的成语 (1050个)
-
961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 成语拼音:
- yán yú zé jǐ,kuān yǐ dài rén
- 成语解释: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成语出处:
- 《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
962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成语拼音:
- yùn yòng zhī miào ,cún hū yī xīn
- 成语解释:
- 妙:巧妙;存乎:存在;心:指思考。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动脑筋思考。也作省“运用一心”。
- 成语出处:
-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96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成语拼音: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 成语解释: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成语出处: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964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成语拼音:
-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
- 成语解释:
- 妙:巧妙;心:思考,灵活。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
- 成语出处: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965
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成语拼音:
- yǐ zhòng bào guǎ,yǐ qiáng líng ruò
- 成语解释: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 成语出处: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966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成语拼音:
-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 成语解释: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成语出处: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967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成语拼音:
- yī zhāo bù shèn,mǎn pán jiē shū
- 成语解释:
-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
968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成语拼音:
-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 成语解释: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成语出处:
- 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
969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成语拼音:
- yǐ zhí bào yuàn,yǐ dé bào dé
- 成语解释: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970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成语拼音: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
- 成语解释:
-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成语出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971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成语拼音: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
- 成语解释: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972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
- 成语拼音:
- yǎng zǐ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
- 成语解释:
-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认金梳》:“儿也,可不道养子防老,积谷防饥,抬举的你成人长大,划的说这等言语那!”
-
973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成语拼音:
-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 成语解释:
-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
974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 成语拼音:
- 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
- 成语解释:
-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 成语出处:
- 唐 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
975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成语拼音:
-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 成语解释:
-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976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 成语拼音:
- yú zhě qiān lǜ,yì yǒu yī dé
- 成语解释:
-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 成语出处:
- 《汉书 韩信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
977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成语拼音:
- yuǎn zài qiān lǐ,jìn zài mù qián
- 成语解释:
-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 成语出处: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978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
- 成语拼音:
- yǐ zhàn qù zhàn,yǐ shā qù shā
- 成语解释:
- 用战争制止战争,用杀戮制止杀戮
- 成语出处: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画策》:“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
979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 成语拼音:
-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
- 成语解释:
- 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成语出处:
- 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
980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成语拼音:
-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
- 成语解释: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 八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