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字的成语 (3354个)
-
1701
力不能支
- 成语拼音:
- lì bù néng zhī
- 成语解释:
- 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
- 成语出处: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
1702
了不起
- 成语拼音:
- liǎo bù qǐ
- 成语解释:
- 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
- 成语出处: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
-
1703
礼不亲授
- 成语拼音:
- lǐ bù qīn shòu
- 成语解释:
- 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
1704
理不胜词
- 成语拼音:
- lǐ bù shèng cí
- 成语解释:
- 指文章说理不能胜过言辞
- 成语出处: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
1705
略不世出
- 成语拼音:
- lüè bù shì chū
- 成语解释:
- 略:计划,谋略;世:时代。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
1706
理不胜辞
- 成语拼音:
- lǐ bù shèng cí
- 成语解释:
-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 成语出处:
-
1707
力不胜任
- 成语拼音:
- lì bù shèng rèn
- 成语解释:
-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 成语出处:
- 《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
1708
乐不思蜀
- 成语拼音:
- lè bù sī shǔ
- 成语解释:
-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 成语出处:
-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1709
路不拾遗
- 成语拼音:
- lù bù shí yí
- 成语解释:
-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 成语出处:
- 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
1710
力不同科
- 成语拼音:
- lì bù tóng kē
- 成语解释:
- 同科:同一等级。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
1711
理不忘乱
- 成语拼音:
- lǐ bù wàng luàn
- 成语解释:
-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 成语出处:
- 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
1712
拉不下脸
- 成语拼音:
- lā bù xià liǎn
- 成语解释:
- 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
- 成语出处:
- 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脸,只好随他们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
1713
老不晓事
- 成语拼音:
- lǎo bù xiǎo shì
- 成语解释:
-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
- 成语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
1714
嫠不恤纬
- 成语拼音:
- lí bù xù wěi
- 成语解释:
- 寡妇不怕织得少,而怕亡国之祸。旧时比喻忧国忘家。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
-
1715
令不虚行
- 成语拼音:
- lìng bù xū xíng
- 成语解释:
-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 成语出处:
- 《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
1716
儗不于伦
- 成语拼音:
- lǐ bù yú lún
- 成语解释:
- 见“儗非其伦”。
- 成语出处:
- 朱自清《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
1717
了不长进
- 成语拼音:
- liǎo bù zhǎng jǐn
- 成语解释:
- 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
- 成语出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
1718
力不自胜
- 成语拼音:
- lì bù zì shèng
- 成语解释:
- 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
- 成语出处:
- 宋·张敦颐《六朝事迹·郗民化蛇》:“无饮食可实口,无窟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
-
1719
六畜不安
- 成语拼音:
- liù chù bù ān
- 成语解释:
- 六畜:牛、马、羊、豕、鸡、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
- 成语出处:
- 清 刘鹗《老残游记》:“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
-
1720
驴唇不对马口
- 成语拼音: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
- 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成语出处: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 不的成语,带不字的成语,包含不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