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字的成语 (3354个)
-
1861
目不识字
- 成语拼音:
- mù bù shí zì
- 成语解释:
-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 成语出处:
-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
1862
门不停宾
- 成语拼音:
- mén bù tíng bīn
- 成语解释:
-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 成语出处:
- 《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
1863
密不通风
- 成语拼音:
- mì bù tōng fēng
- 成语解释:
-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 成语出处: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
1864
马不停蹄
- 成语拼音:
- mǎ bù tíng tí
- 成语解释:
- 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 成语出处:
-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
1865
民不畏死
- 成语拼音:
- mín bù wèi sǐ
- 成语解释: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成语出处: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1866
目不妄视
- 成语拼音:
- mù bù wàng shì
- 成语解释:
- 妄:胡乱。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
- 成语出处:
- 《仙传拾遗·杨通幽》:“护气希言,目不妄视,绝声利,远嚣尘,则可以凌三届,登太清矣。”
-
1867
名不虚传
- 成语拼音:
- míng bù xū chuán
- 成语解释:
-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 成语出处:
- 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
1868
名不虚得
- 成语拼音:
- míng bù xū dé
- 成语解释:
-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 成语出处:
- 唐·孟綮《本事诗·高逸》:“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
1869
目不暇给
- 成语拼音:
- mù bù xiá gěi
- 成语解释:
-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 成语出处:
- 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
-
1870
漠不相关
- 成语拼音:
- mò bù xiāng guān
- 成语解释:
- 形容彼此毫无关联。
- 成语出处:
- 清·严复《有如三保》:“而洙泗之间,弦歌自若,一若漠不相关也者。”
-
1871
目不暇接
- 成语拼音:
- mù bù xiá jiē
- 成语解释:
-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 成语出处:
-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
1872
名不虚立
- 成语拼音:
- míng bù xū lì
- 成语解释:
- 谓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
1873
抹不下脸
- 成语拼音:
- mā bù xià liǎn
- 成语解释:
- 碍于脸面或情面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有些抹不下脸的,不免都应酬他几块,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
-
1874
目不斜视
- 成语拼音:
- mù bù xié shì
- 成语解释: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成语出处:
-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
1875
目不邪视
- 成语拼音:
- mù bù xié shì
- 成语解释:
-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
1876
名不虚行
- 成语拼音:
- míng bù xū xíng
- 成语解释:
- 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 成语出处:
- 《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
1877
莫不逾侈
- 成语拼音:
- mò bù yú chǐ
- 成语解释:
- 莫:没有谁;逾:超越,引申为过度;侈:奢侈。没有谁不会过度奢侈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
1878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成语拼音:
- 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
- 成语解释:
-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 成语出处:
- 《诗经 大雅 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1879
门不夜关
- 成语拼音:
- mén bù yè guān
- 成语解释:
- 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郑子产传》:“子产为相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
1880
门不夜扃
- 成语拼音:
- mén bù yè jiōng
- 成语解释:
- 见“门不夜关”。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论》:“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
* 不的成语,带不字的成语,包含不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