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揭字的成语 (15个)
-
1
横刀揭斧
- 成语拼音:
- héng dāo jiē fǔ
- 成语解释:
- 持刀执斧。
- 成语出处: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
2
揭不开锅
- 成语拼音:
- jiē bù kāi guō
- 成语解释:
- 指没有粮食或没有伙食钱
- 成语出处: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常揭不开锅。”
-
3
揭地掀天
- 成语拼音:
- jiē dì xiān tiān
- 成语解释:
- 指翻天覆地
- 成语出处:
- 清 蒋涟《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间,扶危定倾,使揭地掀天之日,为苞桑磐石之安。”
-
4
揭竿而起
- 成语拼音:
- jiē gān ér qǐ
- 成语解释:
-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 成语出处:
- 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5
揭竿四起
- 成语拼音:
- jiē gān sì qǐ
- 成语解释:
-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 成语出处:
- 李大钊《国情》:“然历代君人为人之君者,必以省刑罚、薄税敛为戒,其民始相安于无事,否则揭竿四起矣。”
-
6
揭箧担囊
- 成语拼音:
- jiē qiè dān náng
- 成语解释:
- 盗窃箱笼等财物。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
7
揭箧探囊
- 成语拼音:
- jiē qiè tàn náng
- 成语解释:
- 盗窃箱笼等财物。同“揭箧担囊”。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酷吏传序》:“虽云固矣,而犹逾坦掘冢,揭箧探囊,死者于前,盗者于后,何者?”
-
8
揭人之短
- 成语拼音:
- jiē rén zhī duǎn
- 成语解释:
- 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公之于众
- 成语出处:
-
9
揭债还债
- 成语拼音:
- jiē zhài huán zhài
- 成语解释:
- 揭:举;揭债:借债。用借债的办法还债,亏空会始终存在。形容于事无补
- 成语出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那才是揭债还债,窟窿常在。”
-
10
深厉浅揭
- 成语拼音:
- shēn lì qiǎn qì
- 成语解释:
- 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 成语出处:
-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
11
掀天揭地
- 成语拼音:
- xiān tiān jiē dì
- 成语解释:
-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 成语出处:
- 宋 辛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
12
斩竿揭木
- 成语拼音:
- zhǎn gān jiē mù
- 成语解释:
- 犹言斩木揭竿。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坚瓠补集·关社引》:“维兹六月,忽有斩竿揭木之事。”
-
13
斩木揭竿
- 成语拼音:
- zhǎn mù jiē gān
- 成语解释:
-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 成语出处:
-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
14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成语拼音:
- zhǎn mù wéi bīng,jiē gān wéi qí
- 成语解释:
- 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
- 成语出处:
- 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15
昭然若揭
- 成语拼音:
- zhāo rán ruò jiē
- 成语解释:
-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 揭的成语,带揭字的成语,包含揭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