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而字的成语 (727个)
-
461
腾空而起
- 成语拼音:
- téng kōng ér qǐ
- 成语解释:
- 腾空:向天空飞升。向高空升起。
- 成语出处: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见那女子拨转马头,那马即腾空而起,倏忽不见。”
-
462
投袂而起
- 成语拼音:
- tóu mèi ér qǐ
- 成语解释:
-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
463
同年而校
- 成语拼音:
- tóng nián ér xiào
- 成语解释:
- 犹言相提并论。
- 成语出处:
- 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
464
同年而语
- 成语拼音:
- tóng nián ér yǔ
- 成语解释:
- 犹言相提并论。
- 成语出处: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465
同盘而食
- 成语拼音:
- tóng pán ér shí
- 成语解释:
-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 成语出处:
- 《魏书 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
466
听其言而观其行
- 成语拼音:
-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 成语解释:
-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467
同日而道
- 成语拼音:
- tóng rì ér dào
- 成语解释:
- 同“同日而论”。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
468
同日而论
- 成语拼音:
- tóng rì ér lùn
- 成语解释:
- 犹言相提并论。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
469
同日而语
- 成语拼音:
- tóng rì ér yǔ
- 成语解释:
- 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
470
同日而言
- 成语拼音:
- tóng rì ér yán
- 成语解释:
- 同“同日而论”。
- 成语出处:
- 《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
471
挺身而出
- 成语拼音:
- tǐng shēn ér chū
- 成语解释: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472
唾手而得
- 成语拼音:
- tuò shǒu ér dé
- 成语解释: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极容易得到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这房可唾手而得。”
-
473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成语拼音:
- 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 成语解释:
-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 成语出处:
- 先秦 李耳《老子》第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474
脱颖而出
- 成语拼音:
- tuō yǐng ér chū
- 成语解释:
-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475
同舟而济
- 成语拼音:
- tóng zhōu ér jì
- 成语解释:
- 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 成语出处: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476
投传而去
- 成语拼音:
- tóu zhuàn ér qù
- 成语解释:
- 传:符信。指弃官而去。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
477
推之四海而皆准
- 成语拼音:
-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 成语解释:
- 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478
望尘而拜
- 成语拼音:
- wàng chén ér bài
- 成语解释:
-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 成语出处:
- 《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
479
无德而称
- 成语拼音:
- wú dé ér chēng
- 成语解释:
- 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②谓德高不可言状。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
480
危而不持
- 成语拼音:
- wēi ér bù chí
- 成语解释:
- 持:扶助,支持。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 成语出处:
- 战国·鲁·孔丘《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而的成语,带而字的成语,包含而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