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若字的成语 (237个)
-
201
惜墨若金
- 成语拼音:
- xī mò ruò jīn
- 成语解释:
- 惜:爱惜。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 成语出处:
- 清·张岱《又枯木竹石臂阁铭》:“运笔如铁,惜墨若金。”
-
202
向若而叹
- 成语拼音:
- xiàng ruò ér t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203
行若狗彘
- 成语拼音:
- xíng ruò gǒu zhì
- 成语解释:
- 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 成语出处:
- 西汉 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
204
悬若日月
- 成语拼音:
- xuán ruò rì yuè
- 成语解释:
- 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 成语出处:
-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氏绝笔之本,悬若日月焉,方之五臣,犹虎狗、凤鸡耳!”
-
205
心若死灰
- 成语拼音:
- xīn ruò sǐ huī
- 成语解释:
- 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 成语出处:
- 《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
206
行若无事
- 成语拼音:
- xíng ruò wú shì
- 成语解释:
-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
207
习若自然
- 成语拼音:
- xí ruò zì rán
- 成语解释:
- 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 成语出处:
-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
208
夕惕若厉
- 成语拼音:
- xī tì ruò lì
- 成语解释:
- 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 成语出处:
- 《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
209
欣喜若狂
- 成语拼音:
- xīn xǐ ruò kuáng
- 成语解释:
-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 成语出处:
-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210
印累绶若
- 成语拼音:
- yìn léi shòu ruò
- 成语解释:
-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佞幸传 石显》:“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
211
意气自若
- 成语拼音:
- yì qì zì ruò
- 成语解释:
-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 成语出处:
- 《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
212
隐若敌国
- 成语拼音:
- yǐn ruò dí guó
- 成语解释:
-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
213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 成语拼音:
-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成语解释:
-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 成语出处:
- 清 伤时子《苍鹰击 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
214
艳如桃李,凛若冰霜
- 成语拼音:
- yàn rú táo lǐ,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成语解释:
- 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绝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钗荆,端庄俏丽。”
-
215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 成语拼音:
- yù rén wù wén,mò ruò wù yán
- 成语解释:
- 闻:听见。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
- 成语出处: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216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成语拼音:
- yù rén wù zhī,mò ruò wù wéi
- 成语解释:
-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 成语出处:
- 《汉书 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 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
217
言若悬河
- 成语拼音:
- yán ruò xuán hé
- 成语解释:
- 见“言类悬河”。
- 成语出处:
-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
218
怡然自若
- 成语拼音:
- yí rán zì ruò
- 成语解释:
- 喜悦而无拘束貌。
- 成语出处:
-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
219
夷然自若
- 成语拼音:
- yí rán zì ruò
- 成语解释:
-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 成语出处:
- 《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
220
晏然自若
- 成语拼音:
- yàn rán zì ruò
- 成语解释:
-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 若的成语,带若字的成语,包含若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