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袍字的成语 (20个)

1

秉笏披

成语拼音:
bǐng hù pī páo
成语解释:
秉:执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身穿官服。比喻做官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拜御阶。”
2

粝食

成语拼音:
cū páo lì shí
成语解释:
同“粗衣恶食”。
成语出处:
《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粝食,终于议郎。”
3

方巾长

成语拼音:
fāng jīn cháng páo
成语解释:
方形头巾,长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成语出处: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国画呢,方巾长,或短褐椎髻,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
4

葛巾布

成语拼音:
gé jīn bù páo
成语解释:
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葛巾布,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5

带履

成语拼音:
guān páo dài lǚ
成语解释:
帽子、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带履。”
6

割须换

成语拼音:
gē xū huàn páo
成语解释:
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7

割须弃

成语拼音:
gē xū qì pào
成语解释:
割掉胡须,丢掉外。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8

擐甲披

成语拼音:
huàn jiǎ pī páo
成语解释:
擐:穿;披:穿着。身披铠甲,穿上战。指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破天阵》第三折:“有英雄虎将,开弓蹬弩,擐甲披。”
9

加身

成语拼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成语解释:
黄色的龙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
成语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10

加体

成语拼音:
huáng páo jiā tǐ
成语解释:
见“黄加身”。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自从陈桥兵变,黄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11

玉带

成语拼音:
mǎng páo yù dài
成语解释:
绣有蟒蛇的长,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成语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3回:“帝从之,即命该部给蟒玉带,图书玺绶,诰命彩段。”
12

笏登场

成语拼音:
páo hù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
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场演戏。比喻上任作官;丑行开始(把官场比作戏台)。
成语出处:
清 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笏登场也等闲,若他动色到柴关。”
13

擐甲

成语拼音:
pī páo huàn jiǎ
成语解释:
披:穿着;擐:套穿。穿着战,套起铠甲。形容做起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俺元帅遇难逢危,迭不的披擐甲。”
14

泽之谊

成语拼音:
páo zé zhī yì
成语解释:
泽:长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15

恋恋

成语拼音:
tí páo liàn liàn
成语解释:
:粗丝绢子;恋恋:留恋。指不忘旧情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汝所以不得死者,以绨恋恋,尚有故人之情。”
16

退位

成语拼音:
tuō páo tuì wèi
成语解释:
喻去职。
成语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拥护张主任,请郭主任脱退位。”
17

同泽

成语拼音:
tóng páo tóng zé
成语解释:
: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18

之义

成语拼音:
tì páo zhī yì
成语解释: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成语出处:
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赠,应念范叔寒。”
19

不耻

成语拼音:
yùn páo bù chǐ
成语解释:
:以乱麻、乱棉絮制成的子,指穷人穿的衣服;耻:丢脸。虽穿得破,而不认为可耻。比喻人穷志不穷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衣敝缊,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子路)也欤。”
20

玉带

成语拼音:
zǐ páo yù dài
成语解释:
:古代公服,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以区分官阶高低。穿紫,系玉带。比喻高官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户列簪缨姓字香,紫玉带气昂昂。”
* 袍的成语,带袍字的成语,包含袍字的成语。
相关链接

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