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与的成语 (17个)

1

褒贬

成语拼音:
bāo biǎn yǔ duó
成语解释:
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夺,或失准格。”
2

不足

成语拼音:
bù zú yǔ móu
成语解释:
: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3

曾无

成语拼音:
céng wú yǔ èr
成语解释: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成语出处:
晋 刘琨《劝进表》:“亿兆攸归,曾无二。”《晋书 解系孙旂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二。”
4

甘苦

成语拼音:
gān kǔ yǔ gòng
成语解释:
甘苦:欢乐和痛苦;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痛苦磨难。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百姓同其甘苦。”
5

鸿鹄

成语拼音:
hóng hú yǔ jī
成语解释:
形容认真考察身边的有用之材
成语出处:
《新序·杂事第五》:“君尤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6

患难

成语拼音:
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共患难,不可共乐。”
7

莫之

成语拼音:
mò zhī yǔ jīng
成语解释: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伦比。亦作“大莫京”。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京。”
8

男不妇敌

成语拼音:
nán bù yǔ fù dí
成语解释:
男的不女的争斗
成语出处:
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得罪了边氏,使她发起性来,‘男不妇敌’,莫说被她咒骂不好应声,就是挥上几拳,打上几掌,也只好忍痛受苦。”
9

男不女斗

成语拼音:
nán bù yǔ nǚ dòu
成语解释:
男的不女的争斗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男不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
10

穷不富斗,富不官斗

成语拼音:
qióng bù yǔ fù dòu,fù bù yǔ guān dòu
成语解释:
穷:穷人;富:富人;斗:争夺,斗争;官:官吏。穷人斗争不过富人,富人斗不过官府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自古道:‘穷不富斗,富不官斗。’况在途路之中,众人只得隐忍,自行收拾。”
11

荣辱

成语拼音:
róng rǔ yǔ gòng
成语解释:
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出处: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荣辱共的朋友。”
12

杀生

成语拼音:
shā shēng yǔ duó
成语解释:
杀:叫人死;生:叫人活;: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贵贱杀生夺,一也。”
13

生杀

成语拼音:
shēng shā yǔ duó
成语解释:
生:叫人活;杀:叫人死;:赏赐;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
《通典·职官》:“《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生杀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
14

生死

成语拼音:
shēng sǐ yǔ gòng
成语解释:
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彼此情谊深重。
成语出处:
《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我父亲生死共,休戚相关。”
15

吾谁

成语拼音:
wú shuí yǔ guī
成语解释:
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
成语出处:
《国语 晋语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谁归。”
16

休戚

成语拼音:
xiū qī yǔ gòng
成语解释:
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休:福;欢乐;戚:忧愁。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成语出处:
明 瞿共美《天南逸史》:“臣皇上患难相随,休戚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闻。”
17

选贤

成语拼音:
xuǎn xián yǔ néng
成语解释: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成语出处: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讲售修睦。”
* 第三个字是与的成语
相关链接

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