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巨石的词语
形容巨石的词语:1. 巨石;2. 雄伟;3. 巨大;4. 巨型;5. 宏伟;6. 巨岩;7. 高大;8. 巨石群;9. 磅礴;10. 巨石阵;11. 巨石墓;12. 巨石柱;13. 天然石柱;14. 巨石雕刻;15. 巨石拱门;16. 巨石雕塑;17. 巨石洞穴;18. 巨石瀑布;19. 巨石滑坡;20. 巨石海滩
形容巨石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巨石文化 | 巨石文化 所谓“巨石文化”,是指从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的以巨大石结构建筑为标志的古代文化类型,这些以宏大的平面布局和奇特的造型而著称于世的巨大石质建筑物。 |
麒麟文化 | 麒麟文化 亦称“巨石文化”。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台湾省台东县成功镇麒麟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中段东面的山麓。该文化最主要的特色是在遗址中发现成群的经人工雕琢的巨石,如岩棺、岩壁、石轮、带肩巨石、带槽巨石、中孔石盘、条状巨石和人像等。据推测,这些巨石可能和祭祀等礼仪有关。与巨石伴出的有陶器、石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器形以罐为主,另外还有钵、纺锤等,大多素面无纹。石器包括砾石打制石斧及磨制石斧、锛、刀、凿和网坠等。文化年代为距今3500-2000年。 |
巨石 | 辞典解释巨石 jù shí 体积巨大的石头。 如:「这山上常见一些巨石,相传是史前留下来的。」英语 huge rock, boulder, monolith法语 géant de pierre |
廉石 | 廉石 “廉石”一词源起三国,说的是孙权部下太守陆绩,任满还家时因全部家当不满一船,船吃水太浅无法航行,只好搬了岸上的大石压船才顺利返家的故事。压船还家的巨石,后被人们收藏起来,称为“廉石”。 |
郁林石 | 郁林石 拼音:yù lín shí 注音:ㄧㄩˋ ㄌㄧㄣˊ ㄕㄧˊ 条目:郁林石(郁林石) 引证解释: 《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 陆 氏在 姑苏 ,其门有巨石。远祖 绩 尝事 吴 为 郁林 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后用为居官清廉的典故。 |
鬱林石 | 郁林石 拼音:yù lín shí 注音:ㄧㄩˋ ㄌㄧㄣˊ ㄕㄧˊ 条目:郁林石(郁林石) 引证解释: 《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 陆 氏在 姑苏 ,其门有巨石。远祖 绩 尝事 吴 为 郁林 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后用为居官清廉的典故。 |
蟠石 | 蟠石 蟠石,读音为pán sh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盘石﹐巨石。 |
千金石 | 千金石 千金石是巨石。比喻沉重的负担。 出自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第三节:“一想到下雨,心上就压了一块千斤石。” |
郁林孙 | 郁林孙 拼音:yù lín sūn 注音:ㄧ 三国 吴 陆绩 曾为 郁林 太守,以清廉著名,故后世以“郁林孙”称美 陆 氏子孙。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九:“屋前高石在,知是郁林孙。”按,《嘉庆重修清一统志·江苏省·苏州府二》:“ 陆龟蒙 宅在 临顿里 ,门有巨石……《续图经》:‘ 龟蒙 始居 临顿里 。’”参见“ 郁林石 ”。 |
鬱林孫 | 郁林孙 拼音:yù lín sūn 注音:ㄧ 三国 吴 陆绩 曾为 郁林 太守,以清廉著名,故后世以“郁林孙”称美 陆 氏子孙。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九:“屋前高石在,知是郁林孙。”按,《嘉庆重修清一统志·江苏省·苏州府二》:“ 陆龟蒙 宅在 临顿里 ,门有巨石……《续图经》:‘ 龟蒙 始居 临顿里 。’”参见“ 郁林石 ”。 |
石坼 | 石坼 石坼,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hí chè,意思是巨石开裂。比喻死亡,多用于名儒宿将。 |
石兕 | 石兕 石兕,读音shí sì ,汉语词汇。指的是状似犀牛的巨石。 |
掇石 | 掇石 掇石,汉语词汇,举巨石。 |
垒石 | 垒石 垒石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ěi shí,意思是投击敌人的巨石。 |
壘石 | 垒石 垒石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ěi shí,意思是投击敌人的巨石。 |
焦原 | 焦原 (1).巨石名。(2).引申喻戒惧。 (3).亦作“ 焦元 ”。干旱的土地。 |
盘陀石 | 盘陀石 梅福庵西行,不远便见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快巨石相叠而成,上石上广下锐,高达3米,宽近7米,顶巅平坦,可容三十人左右,拾级而上,以观沧海,视野宽阔.下石周广大20余米,将上石托住.两石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无着处.相传有人曾牵线横割而过,以后试者皆无成功.磐陀石险如滚卵,却安稳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为普陀胜境之绝.石上题有"磐陀石"、"金刚宝石"、"天下第一石"、"通灵"等字."磐陀石"三字系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书所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的磐陀石,从古到今都被人认为是普陀山的一大奇景。磐陀石在“二龟听法石”的东面,石头高2.7米、宽约6米,体积达40多立方米,可以容纳10多人。右面呈菱形,凌空孤峙,石头身与底座相连仅几平方厘米,欲坠不坠,实在是一个奇迹。 |
盤陀石 | 盘陀石 梅福庵西行,不远便见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快巨石相叠而成,上石上广下锐,高达3米,宽近7米,顶巅平坦,可容三十人左右,拾级而上,以观沧海,视野宽阔.下石周广大20余米,将上石托住.两石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无着处.相传有人曾牵线横割而过,以后试者皆无成功.磐陀石险如滚卵,却安稳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为普陀胜境之绝.石上题有"磐陀石"、"金刚宝石"、"天下第一石"、"通灵"等字."磐陀石"三字系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书所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的磐陀石,从古到今都被人认为是普陀山的一大奇景。磐陀石在“二龟听法石”的东面,石头高2.7米、宽约6米,体积达40多立方米,可以容纳10多人。右面呈菱形,凌空孤峙,石头身与底座相连仅几平方厘米,欲坠不坠,实在是一个奇迹。 |
石闸 | 石闸 石闸 位于安徽天柱山帝座石东侧双蜍泉,为南宋末年刘源义军拦坝蓄水用。石闸为一巨石,成倒锥状。泉两侧石壁上,各有一人工凿成的固定闸门的石槽。 |
襄阳炮 | 襄阳炮 襄阳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因襄阳一战成名,故称“襄阳炮”。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抛掷石弹的战具。又称为旝、云旝、飞石、抛石等。而欧洲古代却称为抛石机。在火炮出现以前,抛石机(炮)是古代战争双方攻守战的重要兵器。它可抛掷大块石头,砸坏敌方城墙和兵器;而越过城墙进入城内的石弹,可杀伤守城的敌兵,具有相当的威力。 |
醉石 | 醉石 鸣弦泉左,有一斜立巨石。旧传李白曾来这里饮酒听来,乐而忘返,醉卧此石。故名“醉石”。 江州德化县楚城乡(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乃晋陶渊明所居之地。宋宣和初,部刺史即其地立陶渊明祠。祠前横小溪,溪中盘屹一石,人称之为渊明醉石。土人遇重九日,即携酒撷菊,酹奠祠下,岁以为常。见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按渊明醉石,其地说法不一。 |
石閘 | 石闸 石闸 位于安徽天柱山帝座石东侧双蜍泉,为南宋末年刘源义军拦坝蓄水用。石闸为一巨石,成倒锥状。泉两侧石壁上,各有一人工凿成的固定闸门的石槽。 |
磐石之固 | 磐石之固【解释】磐石:巨石。比喻坚固不可动摇。【出处】《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筹于旗翼。” |
砂砾 | 砂砾 砂砾(sand gravel或gravel)指的是砂和砾石的混合物,小卵石与巨石(一种受水或天气侵蚀而成的岩石)也被称为砂砾。在砂砾,砂石(sand),淤泥(silt)和黏土(clay)中,砂砾是最大的,直径大于2mm,砂其次,直径小于2mm,淤泥第三,直径小于十六分之一毫米,黏土(粘土)最小,直径小于二百五十六分之一毫米。 |
抛车 | 抛车 构成 在一个木架子上横设一轴,轴的中间穿有韧性的长木杆左抛杆,杆的一端结上一个用绳索联系的皮囊,另一端结上几十条到百多条绳索,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巨石抛出。当然抛出的不一定是石块,也可以抛射火球等物。官渡之战时,曹军曾用抛石车击毁袁绍军的橹楼。因发出的石弹在空中飞行有声音,当时叫做“霹雳车”。 |
启母石 | 启母石 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境内. 涂山之阳,启母涧之西,有巨石如慈祥的妇人端坐于山崖之上。此即传说中启母所化之石。明代邑贤袁赋诗云:“涂山之国临淮海,山中石母几千载。苦历冰霜不事妆,任教风雨颜无改。独坐岩头望百川,怀襄疏濬为桑田。平成底绩非无日,不恤三过实母贤······” |
啟母石 | 启母石 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境内. 涂山之阳,启母涧之西,有巨石如慈祥的妇人端坐于山崖之上。此即传说中启母所化之石。明代邑贤袁赋诗云:“涂山之国临淮海,山中石母几千载。苦历冰霜不事妆,任教风雨颜无改。独坐岩头望百川,怀襄疏濬为桑田。平成底绩非无日,不恤三过实母贤······” |
啓母石 | 启母石 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境内. 涂山之阳,启母涧之西,有巨石如慈祥的妇人端坐于山崖之上。此即传说中启母所化之石。明代邑贤袁赋诗云:“涂山之国临淮海,山中石母几千载。苦历冰霜不事妆,任教风雨颜无改。独坐岩头望百川,怀襄疏濬为桑田。平成底绩非无日,不恤三过实母贤······” |
砂礫 | 砂砾 砂砾(sand gravel或gravel)指的是砂和砾石的混合物,小卵石与巨石(一种受水或天气侵蚀而成的岩石)也被称为砂砾。在砂砾,砂石(sand),淤泥(silt)和黏土(clay)中,砂砾是最大的,直径大于2mm,砂其次,直径小于2mm,淤泥第三,直径小于十六分之一毫米,黏土(粘土)最小,直径小于二百五十六分之一毫米。 |
拋車 | 抛车 构成 在一个木架子上横设一轴,轴的中间穿有韧性的长木杆左抛杆,杆的一端结上一个用绳索联系的皮囊,另一端结上几十条到百多条绳索,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巨石抛出。当然抛出的不一定是石块,也可以抛射火球等物。官渡之战时,曹军曾用抛石车击毁袁绍军的橹楼。因发出的石弹在空中飞行有声音,当时叫做“霹雳车”。 |
磐陀石 | 磐陀石 在普陀山梅岭峰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一片开阔的山顶平台上,有一对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相传这里就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 |
丽山 | 丽山 丽山,又名尖岗,在州治北15公里,高60余丈,山势突兀,林木茂密。丽山有一奇,每当天寒霜冻,此山左右皆无霜,杂粮并不枯萎。丽山石景蔚为大观。如:石室“位于山之东南侧,离峰峦贡200米,顶上巨石如伞,四周石壁为墙,深12米,宽15米,可容百人席坐,乃游客避雨之所。 |
麗山 | 丽山 丽山,又名尖岗,在州治北15公里,高60余丈,山势突兀,林木茂密。丽山有一奇,每当天寒霜冻,此山左右皆无霜,杂粮并不枯萎。丽山石景蔚为大观。如:石室“位于山之东南侧,离峰峦贡200米,顶上巨石如伞,四周石壁为墙,深12米,宽15米,可容百人席坐,乃游客避雨之所。 |
滟滪堆 | 滟滪堆 (地名)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因航运障碍,于1958年冬炸除。这块巨石存放在重庆的三峡博物馆中,供人们参观。 |
砯砯 | 砯砯 pīng pīng 砯砯 象声词。形容水流石罅等声响。 清 戴名世 《石门冲记》:“两峡之中为溪,巨石当其流,若门焉。水流其罅,砯砯有声。” |
雙石頭 | 辞典解释双石头 shuāng shí tou 旧时我国练习武技时所用的器具。为两端各贯穿一块圆盘状巨石的木杆,可举起舞动,以炼筋力,类似举重。 也称为「仙人担」、「石担」。 |
崇竦 | 崇竦 chóng sǒng ㄔㄨㄙˊ ㄙㄨㄙˇ 崇竦 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其山巖层岫衍,涧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千仞。”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 水发源 昆仑 之墟,伏流数千里……由 积石 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 龙门 (今 山西 河津 ),山石崇竦,河流湍急, 禹 凿之以分其势。” |
石龙 | 1.龙形的巨石。 2.蜥蜴的别名。 3.植物名。即荭草。 |
疾流 | 疾流 jí liú 疾流 湍急的水流。 汉 牟融 《理惑论》:“轻羽在高,遇风则飞;细石在溪,得流则转。唯 泰山 不为飘风动,磐石不为疾流移。”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
石龍 | 1.龙形的巨石。 2.蜥蜴的别名。 3.植物名。即荭草。 |
神女峰 | 神女峰 (重庆巫山十二峰之最)山峰名,又名望霞峰,美人峰,仙女峰,神女天下峰,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此处。在重庆市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位于著名的长江三峡风景区内。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三峡大坝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 巫山神女峰因其宛若绰约多姿的少女、萦绕着飘渺云烟及其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而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篇。历代诗人的不绝咏唱,与浩浩长江一道,形成了环绕神女奔腾流淌的另一条文化江河,绵延不息,代代相传。 |
大津巴布韦 | 大津巴布韦 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 该建筑群大约始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以此为中心曾先后间建立过一些班图人的王国。后经多次重建或扩建,于14、15世纪达到鼎盛。 |
纍黍 | 纍黍 词语解释 纍黍 1.累列或累积黍粒。古代计量方法之一种。其法列黍以定分、寸、尺等及音乐律管之长度;累黍以定合、升、斗等容积,铢、两、斤等重量。见《汉书·律历志上》、《宋史·律历志四》。 2.谓数量、差距微小之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操舟者日行滩濑间,巨石森立,矛戟外向,舟触石罅而出,相去纍黍,辄成齏粉。” |
踹坊 | 踹坊 亦称“踹布坊”、“踹布房”。进行棉布整理加工的作坊。踹坊的业主是包头,清初苏州踹布业中,一个包头往往设坊数处,所以每坊又设坊长,进行管理。踹布工匠脚踏菱角样式巨石,左右滚动,使布质紧密光滑,劳动强度很大。 |
梗险 | 梗险 亦作“ 梗嶮 ”。 犹险阻 梗险(梗险) 《新唐书·路应传》:“ 贞元 初,出为 虔州 刺史,诏嗣父封,凿 赣 石梗嶮以通舟道。”《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由 安南 至 广州 ,江漕梗险,多巨石, 骈 募工劖治,由是舟济安行,储饷毕给。” |
水怒 | 水怒 词语解释 谓水势猛烈。《汉书·沟洫志》:“若乃多穿沟渠於 冀州 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水怒已倒流,阴繁恐凝害。” 宋 王安石 《牛渚》诗:“山盘水怒不得泄,到此乃有无穷渊。”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仓场》:“袪潮港之堙,凿 徐 吕 二洪之巨石,平水怒。” |
质状 | 质状 (质状) 形状;体态。《晋书·张华传》:“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鮓,过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 裴晋公 质状眇小,相不入贵。” 宋 文同 《怪石铭序》:“当时不知何所得巨石,置讲堂之后,质状怪伟,势若飞动。” |
梗險 | 梗险 亦作“ 梗崄 ”。 犹险阻 梗险(梗险) 《新唐书·路应传》:“ 贞元 初,出为 虔州 刺史,诏嗣父封,凿 赣 石梗崄以通舟道。”《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由 安南 至 广州 ,江漕梗险,多巨石, 骈 募工劖治,由是舟济安行,储饷毕给。” |
頑重 | 顽重 wán zhòng 谓坚硬而沉重。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石顽重,不可取。” 宋 洪迈 《夷坚戊志·许子交》:“此乃寺后山下一巨石,每出现光怪……以其质干顽重,未易除徙,故置之不问。” |
顽重 | 顽重 wán zhòng 谓坚硬而沉重。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石顽重,不可取。” 宋 洪迈 《夷坚戊志·许子交》:“此乃寺后山下一巨石,每出现光怪……以其质干顽重,未易除徙,故置之不问。” |
磊砢 | 磊砢 lěi luǒ 亦作“磊坷”。亦作“磥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巨石磥砢,交积隍涧。” |
幽敞 | 幽敞 【引证解释】幽静宽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三巨石横迭两崖间,内覆成石室……其室空明幽敞,蔽於重巖之侧。” |
質狀 | 质状 (质状) 形状;体态。《晋书·张华传》:“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鲊,过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 裴晋公 质状眇小,相不入贵。” 宋 文同 《怪石铭序》:“当时不知何所得巨石,置讲堂之后,质状怪伟,势若飞动。” |
丹井 | 丹井 在虎头岩附近,白云溪滨,为巨石上一圆穴。旧志记载:“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名。 |
桃实图 | 桃实图 《桃实图》是1916年吴昌硕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桃实图》画了两棵粗壮的、硕果累累的桃树,其中的一个枝干不堪果实的重压倒在地上,树下有一块巨石,枝叶用色浓厚,果实色彩艳丽,画中题有“灼灼桃之华,祯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丙辰冬吴昌硕”。作品构图疏密有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空间美感。 |
千斤石 | 巨石。比喻沉重的负担。 |
编菅 | 编菅 词语解释 盖屋的茅苫。《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国人投之,遂弗爇也。” 杜预 注:“编菅,苫也。” 孔颖达 疏:“ 李巡 曰:‘编菅以覆屋曰苫。’ 郭璞 曰:‘白茅苫也,是编菅为苦也。’”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惟 泾 有防,比岁多决,近县疲於力役,他山匮於度材。公命刮朽壤,坟巨石,办大木,去编菅,其始告劳,乃终有庆。” |
觇眺 | 觇眺 chān tiào 觇眺(觇眺) 窥看远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涧南有巨石高穹,牧者多踞其上。见余自北崖下,争觇眺之,不知为何许人也。” |
痴车 | 古时一种搬运巨石大木的车。 |
摧裂 | 摧裂 极言悲痛;崩裂 (1).极言悲痛。 汉 蔡琰 《悲愤诗》:“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父兄深怨,岂敢忘之,兴言及斯,不觉肝肠摧裂。” 清 姚际唐 《避氛后集·零丁洋》诗:“旬日之中两永诀,茫茫对此心摧裂。” (2).崩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坂皆巨石,若为堡砦,摧裂无蹊径,扪萝以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