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武汉的词语
形容武汉的词语:1. 热闹;2. 活力;3. 开放;4. 大气;5. 繁华;6. 纯朴;7. 风景如画;8. 文化底蕴丰富;9. 交通便利;10. 历史悠久;11. 城市建设先进;12. 气候宜人;13. 人文荟萃;14. 科技创新中心;15. 教育资源丰富;16. 商业繁荣;17. 人口密集;18. 风格多样;19. 特色美食众多;20. 艺术氛围浓厚
形容武汉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汉口 | 汉口 (武汉市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三镇之一)汉口(Hankou,旧时译作Hankow),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武汉地区的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 汉口自古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地处武汉市长江西北、汉江以北的地域,东南隔长江与武昌相望,西南隔汉江与汉阳相望。 古代的汉口镇为汉阳府下汉阳县汉口镇属地,旧时汉口,曾为“天下四聚”之首(“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据刘献廷《广阳杂记》)。近代,汉口脱离汉阳府管辖,于1923年短暂设立为中国第一个直辖市───汉口市,一时间,武汉摆脱了古代武昌府、汉阳府,双城望江,近代武昌市、汉口市两城相对,是为三镇鼎立。 中华民国时期的汉口市高度繁荣,包括汉阳人口曾达到百万,号称东方芝加哥,使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其后汉口与武昌、汉阳合并为今之武汉市,与武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 |
龟山 | 龟山 (湖北省武汉市龟山)龟山或鲁山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市内名胜古迹较多的山。古时,此山被名为翼际山。位于武汉市汉阳城北,为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之一。龟山风景区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龟山前临大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威武盘踞,和武昌蛇山夹江对峙,形势十分险峻。龟山以山上留下的史上名胜古迹而著名。 |
京广铁路 | 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北京-广州)是一条从首都北京市通往广东省广州市的铁路,于1957年全线建成,全长2302千米。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前,隔江分为北南两段。北段从北京市到湖北省武汉市汉口,称为“京汉铁路”(1949年以前称“卢汉铁路”“平汉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到1906年4月建成。南段从广东省广州市到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称为“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动工到1936年4月建成。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两条铁路接轨,并正式更名为京广铁路,1955年12月开始复线工程,1988年12月完工;1992年部分线路路径改线并于12月开始电气化工程,2001年9月10日完工。京广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其连接了6座省会、直辖市,以及多座大中城市。 京广铁路连接五省一市,是贯通中国南北的重要铁路大通道,是国家铁路南北交通大动脉,也是中国铁路运输最为繁忙的主要干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京广线南运货物以煤炭、钢铁、石油、木材及出口物资为主,北运货物主要是有色金属矿产品以及粮、糖、茶、水果等农产品和进口物资。 京广铁路途经地形为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湘东丘陵、衡阳盆地、南岭、珠江三角洲,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 |
龜山 | 龟山 (湖北省武汉市龟山)龟山或鲁山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市内名胜古迹较多的山。古时,此山被名为翼际山。位于武汉市汉阳城北,为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之一。龟山风景区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龟山前临大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威武盘踞,和武昌蛇山夹江对峙,形势十分险峻。龟山以山上留下的史上名胜古迹而著名。 |
蛇山 | 蛇山 (武汉蛇山)蛇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长江东岸边。蛇山又名黄鹄(hú)山,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头临大江,尾插闹市。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武汉长江大桥的东岸和汉阳龟山的西岸为一桥飞架的南北交点。 蛇山长约1790米,海拔85米,宽约25—30米,山上古迹甚多,名胜也不少,均呈斜陡长狭形,形势十分险恶。 在长约2公里的山上,历代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的楼阁亭台有20多处,历代名人崔颢、孟浩然、李白、王维、陆游等10多人,均先后登临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桦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 |
譚鑫培 | 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主攻老生,曾演武生。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 1905年,谭鑫培在丰泰照相馆拍摄了黑白无声影片《定军山》,该片成为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
谭鑫培 | 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主攻老生,曾演武生。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 1905年,谭鑫培在丰泰照相馆拍摄了黑白无声影片《定军山》,该片成为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
晴川阁 | 晴川阁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晴川阁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
晴川閣 | 晴川阁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晴川阁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
湖北 | 湖北 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北地处中国中部,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之间,全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湖北共下辖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03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590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22.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9.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259.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503.40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10.3:44.5:45.2。 湖北省位居华中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秦时期,从哲学到文学,产生了老子、庄子、屈原,历经800年,楚国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湖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武昌辛亥首义到新中国成立,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北有70万革命英雄献出宝贵生命。 湖北水资源丰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湖北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有“中国立交桥”之称,武汉新港是中部首个亿吨大港。 湖北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拥有普通高校129所,在校大学生人数140.18万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数量曾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四。 |
鹦鹉洲 | 鹦鹉洲 (历史名胜)鹦鹉洲,地名,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而得名。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历代不少名人,“藏船鹦鹉之洲”纵观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诗篇,唐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更是传诵一时的佳句。此洲在明末逐渐沉没。清乾隆年间,新淤鹦鹉洲,已和汉阳连成一片。 |
鸚鵡洲 | 鹦鹉洲 (历史名胜)鹦鹉洲,地名,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而得名。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历代不少名人,“藏船鹦鹉之洲”纵观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诗篇,唐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更是传诵一时的佳句。此洲在明末逐渐沉没。清乾隆年间,新淤鹦鹉洲,已和汉阳连成一片。 |
寻俗 | 寻俗 元 睢景臣 《哨遍·汉高祖还乡》套曲:“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我则见他人马闹喧呼,这人物不寻俗。” |
尋俗 | 寻俗 元 睢景臣 《哨遍·汉高祖还乡》套曲:“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我则见他人马闹喧呼,这人物不寻俗。” |
村声泼嗓 | 村声泼嗓 村声泼嗓(村声泼嗓) 犹言粗声粗气。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是谁人村声泼嗓?他壁听在门儿外厢 |
打家劫舍 | 打家劫舍【解释】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示例】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官兵捕盗,近他不得。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近义词】为非作歹、杀人越货、趁火打劫、明火执杖【反义词】扶危济困、劫富济贫【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抢劫 |
担惊受恐 | 担惊受恐【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示例】早知道这般的~,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 |
孤堆 | 孤堆 释义 1. 地面上由土或沙堆积成的隆起部分。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休怪我村沙样势。平地上起孤堆。” 2. 坟堆,借喻死人。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嫁的鸡随鸡飞,嫁的狗随狗走,嫁的孤堆坐的守。” |
鹄山 | 鹄山 一为黄鹄山 的省称。即今 武汉市 蛇山 。一为鹄山乡。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此地盛产大蒜,是大蒜的一个生产基地。 渝水区鹄山学校地处渝水最北面。学校秉承“蒙峰书院”的文化底蕴,以“兴办人民满意学校,培养人格健全学生”为办学理念,学校学风浓厚,教风严谨,校风优良。 |
鹄矶 | 鹄矶 鹄矶,读音gǔ jī,汉语词语,指黄鹄矶,在今武汉市蛇山西北,其上有黄鹤楼。 |
黄鹄山 | 黄鹄山 黄鹄山又名黄鹤山。西北有黄鹄矶。即今湖北武汉市蛇山。 |
莲子花 | 莲子花 怜子花的谐音。意谓爱子的人。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儿也,可不道世上则有莲子花。”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哎!你箇莲子花放了我这过头杖。” |
掐尖落钞 | 掐尖落钞【解释】乘机侵吞克扣经手的钱财。【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与我一百两钞,着我那姐夫张郎与我,他从来有些掐尖落钞,我数一数……则八十两钞。”【近义词】雁过拔毛【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克扣经手的钱财 |
巧妻常伴拙夫眠 | 巧妻常伴拙夫眠 巧妻常伴拙夫眠,读音为qiǎo qī cháng bàn zhuō fū mián。释义 是指夫妻不相配,用以喻世间多不平之事。 出处于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 |
日月交食 | 日月交食【解释】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爷!怪事,怪事!只见日月交食,不曾见辘轴退皮。”【示例】俺两个半生来岂有些嫌隙,到今日却做了~。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彼此争斗 |
三媒六证 | 三媒六证【解释】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示婚约郑重其事 |
三杯和万事 | 三杯和万事 三杯和万事,拼音:sān bēi hé wàn sh。解释,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 |
剔腾 | 剔腾 tī téng (1).滚圆。 元 武汉臣 《玉堂春》第三折:“则有分剔腾的泥毬儿换了你眼睛。” (2).挥霍;败坏。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休提起俺那小业寃,他剔腾了我些好家缘。”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原是祖父的窠巢,谁承望子孙不肖,剔腾了。” |
学课钱 | 学课钱 xué kè qián 学课钱 给教师的酬金。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你着我在桃源洞,收拾些学课钱,着 宋玉 为师范, 巫娥女 做生员。” 元 武汉臣 《老生儿》楔子:“与人家缝破补绽,洗衣刮裳,觅的些东西,来与这孩儿做学课钱。” |
严恶 | 严恶 yán è (严恶) 凶恶;凶狠。《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洞主严恶,得 仲翔 苦役之,鞭笞甚至。”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争奈老母严恶,休得见责。” |
则不 | 则不 不但,不止 【引证解释】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 封家姨 也,则不俺思凡。”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便这富的每也争。”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则不俺哥哥一个人,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 |
指皂为白 | 指皂为白【解释】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
纸马铺 | 纸马铺 zhǐ mǎ pù ㄓㄧˇ ㄇㄚˇ ㄆㄨˋ 纸马铺(纸马铺) 旧时经营香烛纸马的店铺。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二月》:“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 钟馗 、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往纸马铺门首唱了个肥喏,讨了这些纸钱 |
兀兀禿禿 | 兀兀秃秃 兀兀秃秃,山西方言。意为不冷不热,有时也作“兀秃秃”。元杂剧武汉臣《生金殿》有言:“兀兀秃秃的酒与他吃”。 |
拽巷逻街 | 拽巷逻街【解释】指大声呼叫,惊动街坊。【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 |
拽布披麻 | 拽布披麻【解释】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但得一个生忿子拽布披麻扶灵柩,索强似那孝顺女罗裙包土筑坟台。” |
舌剑唇枪 | 舌剑唇枪【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示例】显吹弹歌舞,论角徵宫商,使心猿意马,逞~。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近义词】唇枪舌剑【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争辩激烈 |
拽巷邏街 | 【解释】指大声呼叫,惊动街坊。【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 |
舌劍唇槍 | 【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示例】显吹弹歌舞,论角徵宫商,使心猿意马,逞~。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近义词】唇枪舌剑【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争辩激烈 |
黃鵠山 | 黄鹄山 黄鹄山又名黄鹤山。西北有黄鹄矶。即今湖北武汉市蛇山。 |
舌劍脣槍 | 【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示例】显吹弹歌舞,论角徵宫商,使心猿意马,逞~。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近义词】唇枪舌剑【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争辩激烈 |
落钞 | 落钞 经手银钱时私下克扣一小部分 元 武汉臣 《老生儿》楔子:“一百两钞,着我那姐夫 张郎 与我,他从来有些掐尖落钞,我数一数……则八十两钞!”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这 王秀才 有些快落钞,我试数一数……少一块!” |
村聲潑嗓 | 村声泼嗓 村声泼嗓(村声泼嗓) 犹言粗声粗气。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是谁人村声泼嗓?他壁听在门儿外厢 |
鵠山 | 鹄山 一为黄鹄山 的省称。即今 武汉市 蛇山 。一为鹄山乡。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此地盛产大蒜,是大蒜的一个生产基地。 渝水区鹄山学校地处渝水最北面。学校秉承“蒙峰书院”的文化底蕴,以“兴办人民满意学校,培养人格健全学生”为办学理念,学校学风浓厚,教风严谨,校风优良。 |
轻徭薄税 | 轻徭薄税【解释】犹言轻徭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第二钟酒,愿黎民乐业,做官的皆如卓鲁,令史每尽压萧曹,轻徭薄税,免受涂炭者。” |
則不 | 则不 不但,不止 【引证解释】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 封家姨 也,则不俺思凡。”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便这富的每也争。”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则不俺哥哥一个人,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 |
凭脉 | 凭脉 搭脉,切脉。 凭脉(凭脉)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请来凭脉,他道 小梅 行必定是个廝儿胎。” |
兀兀秃秃 | 兀兀秃秃 兀兀秃秃,山西方言。意为不冷不热,有时也作“兀秃秃”。元杂剧武汉臣《生金殿》有言:“兀兀秃秃的酒与他吃”。 |
落鈔 | 落钞 经手银钱时私下克扣一小部分 元 武汉臣 《老生儿》楔子:“一百两钞,着我那姐夫 张郎 与我,他从来有些掐尖落钞,我数一数……则八十两钞!”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这 王秀才 有些快落钞,我试数一数……少一块!” |
蓮子花 | 莲子花 怜子花的谐音。意谓爱子的人。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儿也,可不道世上则有莲子花。”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哎!你个莲子花放了我这过头杖。” |
擔驚受恐 | 【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示例】早知道这般的~,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 |
掐尖落鈔 | 【解释】乘机侵吞克扣经手的钱财。【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与我一百两钞,着我那姐夫张郎与我,他从来有些掐尖落钞,我数一数……则八十两钞。”【近义词】雁过拔毛【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克扣经手的钱财 |
剔騰 | 剔腾 tī téng (1).滚圆。 元 武汉臣 《玉堂春》第三折:“则有分剔腾的泥毬儿换了你眼睛。” (2).挥霍;败坏。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休提起俺那小业寃,他剔腾了我些好家缘。”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原是祖父的窠巢,谁承望子孙不肖,剔腾了。” |
三媒六證 | 【解释】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示婚约郑重其事 |
三杯和萬事 | 三杯和万事 三杯和万事,拼音:sān bēi hé wàn sh。解释,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 |
希水 | 希水 希水,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ī shuǐ。古水名,在今湖北武汉市 以东。 |
學課錢 | 学课钱 xué kè qián 学课钱 给教师的酬金。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你着我在桃源洞,收拾些学课钱,着 宋玉 为师范, 巫娥女 做生员。” 元 武汉臣 《老生儿》楔子:“与人家缝破补绽,洗衣刮裳,觅的些东西,来与这孩儿做学课钱。” |
嚴惡 | 严恶 yán è (严恶) 凶恶;凶狠。《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洞主严恶,得 仲翔 苦役之,鞭笞甚至。”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争奈老母严恶,休得见责。” |
憑脈 | 凭脉 搭脉,切脉。 凭脉(凭脉)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请来凭脉,他道 小梅 行必定是个厮儿胎。” |
鵠磯 | 鹄矶 鹄矶,读音gǔ jī,汉语词语,指黄鹄矶,在今武汉市蛇山西北,其上有黄鹤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