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高的词语
形容天高的词语:1. 云深;2. 极远;3. 万里无云;4. 晴空万里;5. 天苍苍,野茫茫;6. 沉寂高远;7. 蓝天白云;8. 高耸云端;9. 碧空如洗;10. 高空澄明;11. 无边蔚蓝;12. 天高云淡;13. 高山云海;14. 飞鸟望穹;15. 天幕高悬;16. 碧霄万里;17. 天高气爽;18. 高空飘渺;19. 烟云迷离;20. 天宇广袤
形容天高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天高地厚 | 天高地厚【解释】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示例】门生受恩师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劳,止可少答科举而已,~,未酬万一。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 |
天高听卑 | 天高听卑【解释】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天高听卑,看肯照微。”【近义词】天高听下【语法】主谓式;作宾语;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天高氣爽 | 天高气爽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今日天高气爽,众头目每向沙堤射猎一番。” |
天高气爽 | 天高气爽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今日天高气爽,众头目每向沙堤射猎一番。” |
天高聽卑 | 【解释】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天高听卑,看肯照微。”【近义词】天高听下【语法】主谓式;作宾语;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天高听远 | 天高听远 【名称】:天高听远 【拼音】:tiān gāo tīng yuǎn 【解释】:指处于远离君王或中央政权的地方,下情无径上达,上面也无从听得下面的呼声。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然天高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天高而叹息耳。” |
天高聽遠 | 天高听远 【名称】:天高听远 【拼音】:tiān gāo tīng yuǎn 【解释】:指处于远离君王或中央政权的地方,下情无径上达,上面也无从听得下面的呼声。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然天高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天高而叹息耳。” |
云天高谊 | 云天高谊【解释】情谊深厚,高达云天。【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总戎,云天高谊,解衣推食,有踰骨肉。”【示例】刘电不胜感激。道:“老叔~ ,存殁均沾。” ◎清·陈朗《雪月梅》第十四回 |
天高地迥 | 天高地迥【解释】迥:远。形容极其高远。【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示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号呼靡及。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不知天高地厚 | 不知天高地厚【解释】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出处】《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示例】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的话来,真觉后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近义词】不知深浅、不知利害【反义词】谦虚谨慎【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狂妄无知 |
天高皇帝远 | 天高皇帝远【解释】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出处】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近义词】无法无天【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雲天高誼 | 【解释】情谊深厚,高达云天。【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总戎,云天高谊,解衣推食,有逾骨肉。”【示例】刘电不胜感激。道:“老叔~ ,存殁均沾。” ◎清·陈朗《雪月梅》第十四回 |
比天高 | 比天高 《比天高》是一张现代流行音乐专辑,演唱者是香港著名艺人刘德华。 |
天高皇帝遠 | 【解释】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出处】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近义词】无法无天【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天高日远 | 天高日远【解释】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
天高 | 辞典解释天高 tiān gāo 天空高远广大。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天气清朗,多用于秋天。 《文选.宋玉.九辩五首之一》:「悲哉!秋之为气也……天高而气清。」 《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二》:「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
日高日上 | 日高日上 日高日上解释:一天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 |
天高地遠 | 辞典解释天高地远 tiān gāo dì yuǎn 形容天地极为广阔。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天高地远。」也作「天高地迥」。 |
天高氣清 | 辞典解释天高气清 tiān gāo qì qīng 天空高远,气候清朗。 《乐府诗集.卷六.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白帝商音》:「白芷应节,天高气清。」 |
海阔天高 | 海阔天高【解释】比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出处】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示例】鸿鹄冥冥乌鹊暮,~,翼短迷征路。 ◎明·刘基《苏幕遮·次韵和刘宗保》词 |
云海 | 云海 (自然景观)云海是自然景观,云海是山岳风景的重要景观之一,所谓云海,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称这一现象为“云海”。 由于云海无边无际,这又像漫漫的人生之路。因此云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云海一样的景色,云海一样的境界。 云海 (汉语词语)云海,俯视时看到的如海涛起伏的云,泛指海天高远;苍茫空阔之境。 |
雲海 | 云海 (自然景观)云海是自然景观,云海是山岳风景的重要景观之一,所谓云海,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称这一现象为“云海”。 由于云海无边无际,这又像漫漫的人生之路。因此云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云海一样的景色,云海一样的境界。 云海 (汉语词语)云海,俯视时看到的如海涛起伏的云,泛指海天高远;苍茫空阔之境。 |
心比天高 | 心比天高【解释】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
天高地闊 | 辞典解释天高地阔 tiān gāo dì kuò 天地广大辽阔。 如:「在沙漠中,天高地阔,一望无垠。」 |
不知天高地下 | 辞典解释不知天高地下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xià 人懵然无知,狂妄自大。 如:「他出言不逊,四处得罪人,真是不知天高地下。」 |
海闊天高 | 【解释】比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出处】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示例】鸿鹄冥冥乌鹊暮,~,翼短迷征路。 ◎明·刘基《苏幕遮·次韵和刘宗保》词 |
爽節 | 爽节 shuǎng jié 爽节 天高气爽的季节。指秋天。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诗之一:“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 隋炀帝 《与释智?书》:“既乘爽节,因得顺风。去留之宜,事理咸会。” 唐 虞世南 《秋赋》:“观四时之代序,对三秋之爽节。” |
爽节 | 爽节 shuǎng jié 爽节 天高气爽的季节。指秋天。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诗之一:“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 隋炀帝 《与释智顗书》:“既乘爽节,因得顺风。去留之宜,事理咸会。” 唐 虞世南 《秋赋》:“观四时之代序,对三秋之爽节。” |
天高听下 | 天高听下【解释】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日远天高 | 犹言天高皇帝远。比喻不受管束,无法无天。 |
日遠天高 | 犹言天高皇帝远。比喻不受管束,无法无天。 |
彩云易散 | 彩云易散【解释】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出处】唐·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示例】霁月难逢,~。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近义词】好景不长【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天高地下 | 天高地下【解释】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
彩雲易散 | 【解释】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出处】唐·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示例】霁月难逢,~。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近义词】好景不长【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天高听藐 | 见“天高听远 ”。 |
天高聽藐 | 见“天高听远 ”。 |
枪杆子 | 枪杆子 作 者: 张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字 数: 508000 页 数: 50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装: 平装 定价:¥59.80 还原战争血腥,还原战争雄性,还原战争人性,还原战争真相。 一本关于“四野”历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笔巨献。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只有他们才能一触摸到的那种惟此一次的感觉,也是因此改变了命运的人类中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目录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一、胜利来得太快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四野够荣耀的 三、“东北大军进了关,就像猛虎下了山”——“东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黄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 一、“布衣将军”——“战犯录”之一 二、蒋介石缺乏统帅气度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义的命根子——35军 一、郭景云一错再错——“战犯录”之二 二、机断专行——“四野名将录”之一 三、虎扑羊群——“东北虎”之二 四、忠肝义胆——续“战犯录”之二 五、如虎添翼——“东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统帅 二、血战丰台——“东北虎”之四 三、张家口决口 四、傅作义没出一招好棋——续“战犯录”之一 第六章 虎啸津门 一、实话实说——“四野名将录”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线总指挥——“四野名将录”之三 五、虎气——“四野名将录”之四 六、将军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将录”之五 七、金汤桥!金汤桥!——“东北虎”之五 八、这个184师“真顽强”呀! 九、“一切为傅负责”——“战犯录”之三 十、共产党没有海军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战方能和 一、“基本方针是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 二、最痛苦的人是谁?——再续“战犯录”之一 三、名将无名——“四野名将录”之六 四、傅作义之义——他不是战犯了 五、“杀头将军”与“抹泪将军” 第八章 看红装素裹 一、虎师雄威——“东北虎”之六 二、大改编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觉”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长江不是三八线 一、蒋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个“代”字——“战犯录”之四 三、白崇禧一国民党的最后一张王牌一“战犯录”之五 四、毛泽东一口一个“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团 二、南下工作团 三、国军成了“扒路军”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纵还未攻过城呢——“东北虎”之七 二、战江南——“东北虎”之八 三、“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949年的感觉”之二 第五篇 攻心为上 第十二章 识时务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产党” 三、张轸成了解放军的军长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长沙不是四平 一、程潜要为毛泽东划船了 二、陈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树坪 第六篇 南下——难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难行——“东北虎”之九 二、正负40度——“东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摆子——“东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马” 五、“又红又绿三道箍,两头细来中间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现成为影响行动的根本问题” 一、一天两顿稀粥——“东北虎”之十二 二、“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三、粮食!粮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强马壮运动” 一、养好本钱 二、三伏练兵 三、“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四、“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谁走” 五、“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国 一、脚是最宝贵的 二、巾帼风采 三、“漫行中国” 第七篇 红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围 一、白崇禧像条泥鳅——续“战犯录”之五 二、渴望决战 三、毛泽东高瞻远瞩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战术”——、“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场胜仗了——再续“战犯录”之五 三、越级指挥 四、不开会 五、不轻敌 六、“我们要活泼” 七、吃了一个梨 第二十章 红月亮 一、旗宫丁盛——“四野名将录”之七 二、又一道铁闸——“四野名将录”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感觉”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没有“主场” 一、国民党暗无天日 二、“广东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穷寇 一、跑进羊城——“东北虎”之十四 二、“此为带最后陆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东北虎”之十五 三、“将你们的威风从锦州、天津一直显到桂林、南宁去!”——“东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队” 五、“照张狼狈相吧” 六、战争景观 第九篇 解放区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们是共产党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东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枪多匪多”——“东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广西大乱”——“东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发雷州半岛 一、“伯陵防线”——“战犯录”之六 二、“原子手榴弹” 三、船是个大问题 四、虎变蛟龙——“东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觉”之五 二、迎击最后一颗子弹——“1949年的感觉”之六并“四野名将录”之九 三、23年红旗不倒——“四野名将录”之十 四、大医医国——“四野名将录”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四野名将录”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二、陆军海战队——“东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东北虎”之二十四 后记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胜利来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锦西葫芦岛消逝的。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衬着蔚蓝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军人,黄潮般蜂拥上岸,蝗虫样扑向黑土地。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 那时候,要说3年后的黑土地会变成这等模样,别说国民党,连共产党自己都不会相信。 初冬清冷的阳光下,长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气儿。比之枪打炮轰、血火飞进的锦州,沈阳应该说基本完好无损。在那村镇大多叫做“窝棚”的辽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张着大口,烧焦的树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东倒西歪的车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铁骷髅,胃囊饱满的野狗、乌鸦兴奋地嬉闹、聒叫着。 先后闯进关东的,加上在各地扩充的,110万国民党军队,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还在激烈进行时,东北局就在哈尔滨南岗的高岗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首的沈阳军管会。随即抽调干部,进行动员,29日乘专列南下,30日赶到开原时,沈阳尚未解放。军管会就在专列上办公、开会,制定人城守则,准备发布公告,编好一天的《沈阳时报》,连军管会、卫戍区、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招牌都做好了。 专列上的灯光通宵达旦。 11月2日黄昏,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沈阳解放的同时,军管会进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锦州、长春、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实施军管。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或者向当地商会筹借,或者从外地调运,有的城市运粮车队是随军管会一道进城的。长春不用说了,对于这座饿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辽宁洪涝,沈阳周围各县主要农作物高梁,1948年颗粒无收。我们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算什么为人民打江山,还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个大问题。治安是个大问题。恢复供水供电及交通是个大问题。目光到处,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哪个是容你慢慢来的小问题?就说走路吧,全国各地都是右侧通行,唯独东北还是沿袭伪满时期的左侧通行。有人说解放了,连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军管会开了两次会,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也不能再争执下去了。那时被老百姓称做“电车”的汽车,虽不像今天这样多,可马车、人力车多呀,几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关天,不迅速决断,随时都可能出事、添乱。 敌机轰炸,重点目标是兵工厂和弹药库。敌特活动,纵火暗杀造谣。几万国民党散俘在街头游荡,流氓和少数贫民乘乱打劫。必须尽快使该停的停下来,该动的动起来,万家灯火簇拥着的城市才能活起来。 东北局抽调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阳,哈尔滨除看家守摊的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可偌大个沈阳,区区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门、厂矿才派去个军代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城市等着接收呢。 “战锦方为大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 打下锦州,攻城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城外抢运战利品。枪炮、弹药、被服、粮食、罐头,大都是美国货,车拉肩扛,汽油桶则手推脚蹬,像压路机一样轰轰隆隆朝城外滚。 锦州打下来就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还要往城外抢运东西呀?因为当时心里还不大有底,担心东西对进的敌人可能将其重新夺占。 离休前为驻锦州某军副军长的翟文清,自1938年参军后就不断立功,并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成为战斗英雄。 这位个头不高、身上还嵌着弹片的老人,身体很结实。老人每天4点半起床,到锦州铁路分局广场,那儿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伴着音乐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钱,许多人认识他,说老军长是战斗英雄,还是解放咱锦州的战斗英雄,不用交钱。他说那是过去的事了。大家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呀?他说现在咱们都一样,都是在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过是个打过仗的老头,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这里叫锦州铁路局,是范汉杰的指挥所之一,充满耳鼓的是枪炮声和冲锋号。“打过仗的老头”,当时是3纵7师2l团8连指导员,率领连队打下辽西省政府大楼,又冲到这里的。是夜间,喘着粗气,全速奔跑。周围枪炮声不断,子弹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脚下都是砖头瓦块和敌人的尸体。他记得在这个广场上还绊了一跤,爬起来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东北第一次受伤,是1947年初四保临江中的三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右膝盖被子弹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红,那人一会儿就冻僵了。 比天气更冷酷的是形势。三九天,许多官兵穿着单衣。没吃的,扒开没膝深的积雪,翻寻老乡因战乱而没来得及收获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敌人那个猖狂呀,像疯狗似的追撵你,打了败仗也咬住你不放,当了俘虏也不服你。那时候政治教育讲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头,爬上山头就是胜利。 闯到关东后有个口号,叫“独霸东北”,因为太离谱了,很快就没了声息。翟文清15岁参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未对胜利失去过信心。只是这“山头”要爬到什么时候呀?那时看那形势,少说也得个八年抗战吧? 没想到一打下锦州、长春、沈阳,还有在辽西的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国民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稀里哗啦了,就“独霸东北”了。 连毛泽东都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东邻华北平原,周围山岭环抱,覆满村后山冈的苍松翠柏,让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农舍顶上耸立的电台天线,伴着村前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弹唱着共产党人的胜利进行曲。 锦州城破,范汉杰化装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惊不小:林彪就在这里呀! 那潜台词是:早知道林彪在这里,早把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就在国民党的视线中没了踪影的毛泽东,鱼儿游进大海般隐身在这黄土地的山村农家,筹划、指挥了蜚声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一一不,那已经不是停靠点,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是后来的话,还有什么“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当年一些人是怎么说毛泽东的?“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却放着现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队伍拉上了土匪出没的井冈山,“占山为王”,这不是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吗? “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话没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国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数省一步步地来,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数省胜利的现实证明了的那样。问题在于这“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做的却是“夺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农村有时都站不住脚,让人家撵得到处跑,却惦着去攻打、夺取大城市,这不是没会走就想跑,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动军队,你就没咒念了。你也拿起枪杆子,在城市里能干过人家?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城市历来是反动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共产党人在城市连生存都困难,又谈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农村去,到天高地阔的广大农村中去。 井冈山道路一一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之路。 毛泽东“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气度,在于无论中国革命面临怎样的窘境、险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指点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无前的付诸行动。 正如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所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刻,一想到东北和包括热河、内蒙东部的那片从未涉足的丰饶的黑土地,毛泽东就激动、兴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电都”(小丰满),都在东北。而据1943年统计,东北生铁生产量占全国87.7%,钢材占93%,煤炭占49.5%,发电量占78.2%,水泥占66%,铁路、公路长度分别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和将近一半。沈阳还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东北还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国的1/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只要有了东北! 现在有了东北! 东北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刻,毛泽东立马想用、也立马可用的,则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 1948年11月6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5个军,并对徐州形成合围态势,以争取歼灭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挫败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战略,将其牢牢地钳制在西北战场而动弹不得。 华北野战兵团先后发起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包围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与初冬的旷野和群山融为一色的西柏坡,随着电台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呼应而来的,都是令毛泽东心旷神怡的捷报佳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1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 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撒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
槍桿子 | 枪杆子 作 者: 张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字 数: 508000 页 数: 50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装: 平装 定价:¥59.80 还原战争血腥,还原战争雄性,还原战争人性,还原战争真相。 一本关于“四野”历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笔巨献。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只有他们才能一触摸到的那种惟此一次的感觉,也是因此改变了命运的人类中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目录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一、胜利来得太快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四野够荣耀的 三、“东北大军进了关,就像猛虎下了山”——“东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黄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 一、“布衣将军”——“战犯录”之一 二、蒋介石缺乏统帅气度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义的命根子——35军 一、郭景云一错再错——“战犯录”之二 二、机断专行——“四野名将录”之一 三、虎扑羊群——“东北虎”之二 四、忠肝义胆——续“战犯录”之二 五、如虎添翼——“东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统帅 二、血战丰台——“东北虎”之四 三、张家口决口 四、傅作义没出一招好棋——续“战犯录”之一 第六章 虎啸津门 一、实话实说——“四野名将录”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线总指挥——“四野名将录”之三 五、虎气——“四野名将录”之四 六、将军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将录”之五 七、金汤桥!金汤桥!——“东北虎”之五 八、这个184师“真顽强”呀! 九、“一切为傅负责”——“战犯录”之三 十、共产党没有海军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战方能和 一、“基本方针是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 二、最痛苦的人是谁?——再续“战犯录”之一 三、名将无名——“四野名将录”之六 四、傅作义之义——他不是战犯了 五、“杀头将军”与“抹泪将军” 第八章 看红装素裹 一、虎师雄威——“东北虎”之六 二、大改编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觉”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长江不是三八线 一、蒋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个“代”字——“战犯录”之四 三、白崇禧一国民党的最后一张王牌一“战犯录”之五 四、毛泽东一口一个“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团 二、南下工作团 三、国军成了“扒路军”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纵还未攻过城呢——“东北虎”之七 二、战江南——“东北虎”之八 三、“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949年的感觉”之二 第五篇 攻心为上 第十二章 识时务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产党” 三、张轸成了解放军的军长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长沙不是四平 一、程潜要为毛泽东划船了 二、陈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树坪 第六篇 南下——难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难行——“东北虎”之九 二、正负40度——“东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摆子——“东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马” 五、“又红又绿三道箍,两头细来中间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现成为影响行动的根本问题” 一、一天两顿稀粥——“东北虎”之十二 二、“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三、粮食!粮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强马壮运动” 一、养好本钱 二、三伏练兵 三、“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四、“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谁走” 五、“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国 一、脚是最宝贵的 二、巾帼风采 三、“漫行中国” 第七篇 红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围 一、白崇禧像条泥鳅——续“战犯录”之五 二、渴望决战 三、毛泽东高瞻远瞩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战术”——、“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场胜仗了——再续“战犯录”之五 三、越级指挥 四、不开会 五、不轻敌 六、“我们要活泼” 七、吃了一个梨 第二十章 红月亮 一、旗宫丁盛——“四野名将录”之七 二、又一道铁闸——“四野名将录”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感觉”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没有“主场” 一、国民党暗无天日 二、“广东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穷寇 一、跑进羊城——“东北虎”之十四 二、“此为带最后陆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东北虎”之十五 三、“将你们的威风从锦州、天津一直显到桂林、南宁去!”——“东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队” 五、“照张狼狈相吧” 六、战争景观 第九篇 解放区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们是共产党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东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枪多匪多”——“东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广西大乱”——“东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发雷州半岛 一、“伯陵防线”——“战犯录”之六 二、“原子手榴弹” 三、船是个大问题 四、虎变蛟龙——“东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觉”之五 二、迎击最后一颗子弹——“1949年的感觉”之六并“四野名将录”之九 三、23年红旗不倒——“四野名将录”之十 四、大医医国——“四野名将录”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四野名将录”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二、陆军海战队——“东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东北虎”之二十四 后记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胜利来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锦西葫芦岛消逝的。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衬着蔚蓝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军人,黄潮般蜂拥上岸,蝗虫样扑向黑土地。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 那时候,要说3年后的黑土地会变成这等模样,别说国民党,连共产党自己都不会相信。 初冬清冷的阳光下,长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气儿。比之枪打炮轰、血火飞进的锦州,沈阳应该说基本完好无损。在那村镇大多叫做“窝棚”的辽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张着大口,烧焦的树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东倒西歪的车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铁骷髅,胃囊饱满的野狗、乌鸦兴奋地嬉闹、聒叫着。 先后闯进关东的,加上在各地扩充的,110万国民党军队,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还在激烈进行时,东北局就在哈尔滨南岗的高岗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首的沈阳军管会。随即抽调干部,进行动员,29日乘专列南下,30日赶到开原时,沈阳尚未解放。军管会就在专列上办公、开会,制定人城守则,准备发布公告,编好一天的《沈阳时报》,连军管会、卫戍区、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招牌都做好了。 专列上的灯光通宵达旦。 11月2日黄昏,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沈阳解放的同时,军管会进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锦州、长春、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实施军管。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或者向当地商会筹借,或者从外地调运,有的城市运粮车队是随军管会一道进城的。长春不用说了,对于这座饿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辽宁洪涝,沈阳周围各县主要农作物高梁,1948年颗粒无收。我们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算什么为人民打江山,还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个大问题。治安是个大问题。恢复供水供电及交通是个大问题。目光到处,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哪个是容你慢慢来的小问题?就说走路吧,全国各地都是右侧通行,唯独东北还是沿袭伪满时期的左侧通行。有人说解放了,连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军管会开了两次会,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也不能再争执下去了。那时被老百姓称做“电车”的汽车,虽不像今天这样多,可马车、人力车多呀,几乎要复住路面了。人命关天,不迅速决断,随时都可能出事、添乱。 敌机轰炸,重点目标是兵工厂和弹药库。敌特活动,纵火暗杀造谣。几万国民党散俘在街头游荡,流氓和少数贫民乘乱打劫。必须尽快使该停的停下来,该动的动起来,万家灯火簇拥着的城市才能活起来。 东北局抽调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阳,哈尔滨除看家守摊的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可偌大个沈阳,区区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门、厂矿才派去个军代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城市等着接收呢。 “战锦方为大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 打下锦州,攻城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城外抢运战利品。枪炮、弹药、被服、粮食、罐头,大都是美国货,车拉肩扛,汽油桶则手推脚蹬,像压路机一样轰轰隆隆朝城外滚。 锦州打下来就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还要往城外抢运东西呀?因为当时心里还不大有底,担心东西对进的敌人可能将其重新夺占。 离休前为驻锦州某军副军长的翟文清,自1938年参军后就不断立功,并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成为战斗英雄。 这位个头不高、身上还嵌着弹片的老人,身体很结实。老人每天4点半起床,到锦州铁路分局广场,那儿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伴着音乐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钱,许多人认识他,说老军长是战斗英雄,还是解放咱锦州的战斗英雄,不用交钱。他说那是过去的事了。大家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呀?他说现在咱们都一样,都是在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过是个打过仗的老头,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这里叫锦州铁路局,是范汉杰的指挥所之一,充满耳鼓的是枪炮声和冲锋号。“打过仗的老头”,当时是3纵7师2l团8连指导员,率领连队打下辽西省政府大楼,又冲到这里的。是夜间,喘着粗气,全速奔跑。周围枪炮声不断,子弹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脚下都是砖头瓦块和敌人的尸体。他记得在这个广场上还绊了一跤,爬起来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东北第一次受伤,是1947年初四保临江中的三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右膝盖被子弹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红,那人一会儿就冻僵了。 比天气更冷酷的是形势。三九天,许多官兵穿着单衣。没吃的,扒开没膝深的积雪,翻寻老乡因战乱而没来得及收获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敌人那个猖狂呀,像疯狗似的追撵你,打了败仗也咬住你不放,当了俘虏也不服你。那时候政治教育讲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头,爬上山头就是胜利。 闯到关东后有个口号,叫“独霸东北”,因为太离谱了,很快就没了声息。翟文清15岁参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未对胜利失去过信心。只是这“山头”要爬到什么时候呀?那时看那形势,少说也得个八年抗战吧? 没想到一打下锦州、长春、沈阳,还有在辽西的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国民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稀里哗啦了,就“独霸东北”了。 连毛泽东都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东邻华北平原,周围山岭环抱,覆满村后山冈的苍松翠柏,让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农舍顶上耸立的电台天线,伴着村前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弹唱着共产党人的胜利进行曲。 锦州城破,范汉杰化装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惊不小:林彪就在这里呀! 那潜台词是:早知道林彪在这里,早把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就在国民党的视线中没了踪影的毛泽东,鱼儿游进大海般隐身在这黄土地的山村农家,筹划、指挥了蜚声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一一不,那已经不是停靠点,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是后来的话,还有什么“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当年一些人是怎么说毛泽东的?“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却放着现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队伍拉上了土匪出没的井冈山,“占山为王”,这不是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吗? “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话没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国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数省一步步地来,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数省胜利的现实证明了的那样。问题在于这“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做的却是“夺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农村有时都站不住脚,让人家撵得到处跑,却惦着去攻打、夺取大城市,这不是没会走就想跑,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动军队,你就没咒念了。你也拿起枪杆子,在城市里能干过人家?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城市历来是反动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共产党人在城市连生存都困难,又谈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农村去,到天高地阔的广大农村中去。 井冈山道路一一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之路。 毛泽东“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气度,在于无论中国革命面临怎样的窘境、险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指点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无前的付诸行动。 正如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所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刻,一想到东北和包括热河、内蒙东部的那片从未涉足的丰饶的黑土地,毛泽东就激动、兴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电都”(小丰满),都在东北。而据1943年统计,东北生铁生产量占全国87.7%,钢材占93%,煤炭占49.5%,发电量占78.2%,水泥占66%,铁路、公路长度分别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和将近一半。沈阳还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东北还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国的1/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只要有了东北! 现在有了东北! 东北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刻,毛泽东立马想用、也立马可用的,则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 1948年11月6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5个军,并对徐州形成合围态势,以争取歼灭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挫败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战略,将其牢牢地钳制在西北战场而动弹不得。 华北野战兵团先后发起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包围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与初冬的旷野和群山融为一色的西柏坡,随着电台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呼应而来的,都是令毛泽东心旷神怡的捷报佳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1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 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撒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88年4月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9年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截至2018年4月,学校学院路、沙河校区总占地3000多亩;学校下设30个二级学院;有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0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近4000人,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学科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 |
二十八星 | 二十八星 又称二十八舍,二十八宿。恒星系统之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以车道附近二十八个恒星座为标志,观察研究行星等天体运动的规律,称这些恒星座为二十八星。 话说三千五百年前,武王伐纣成功后,大封功臣。其中有二十八人分别被封为镇天宿神,合称二十八星宿!因为他们是凡人有功才被封为神,所以玉帝下令他们必须每千年投胎做一次人,经考核后才能再次位列仙班。 二十八星宿列表 东方苍龙: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北方玄武: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西方白虎: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 南方朱雀: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一字青纱脑後飘,道袍水合束丝绦;元神一现群龟灭,斩将封为角木蛟。 九扬纱巾头上盖,腹内玄机无比赛;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獬。 三绺髭须一尺长,炼就三花不老方;篷莱海岛无心恋,斩将封为奎木狼。 修成道气精光焕,巨口獠牙红发乱;碧游宫内有声名,斩将封为井木犴。 碧玉霞冠形容古,双手善把天地补;无心访道学长生,斩将封为尾火虎。 截教传来炼玉枢,玄机两挤用工大;丹砂鼎内龙降虎,斩将封为室火猪。 秘授口诀仗妖邪,顶上灵云天地遮;三花聚顶难成就,斩将封为翼火蛇。 不变荣华止自修,降龙伏虎任悠游;空为数载丹砂力,斩将封为[zi-]觜火猴。 自从修炼玄中妙,不恋金章共紫诰:通天教主是吾帅,斩将封为箕水豹。 出世虔诚悟道言,勤修苦行反离魂;移山倒海随吾意,斩将封为参水猿。 箬冠道服性聪敏,炼就白气心无损;只因无福了长生,斩将封为[zhen-]轸水蚓。 五行妙术体全殊,各就玄中自丈夫;悟道成仙无造化,斩将封为壁水獝[xu/]。 五岳三山任意游,访玄叁道守心修;空劳炉内金丹汞,斩将封为牛金牛。 腹内珠玑贯八方,包罗万象道汪洋;只因杀戒难逃躲,斩将封为鬼金羊。 难龙坎虎相匹偶,炼就神丹成不朽;无缘顶上现三花,斩将封为娄金狗。 金丹炼就脱樊笼,五遁三除大道通;未灭三尸夭六气,斩将封为亢金龙。 跨虎登山观鹤鹿,驱邪捉怪神鬼哭;只因无福了仙家,斩将封为女土蝠。 顶上祥光五彩气,包含万象多伶俐;无分无缘成正果,斩将封为胃土雉。 炼采阴阳有异方,五行攒簇配中黄;不归阐教归截教,斩将封为柳士獐。 赤发红须情性恶,游尽三山并五岳;包罗万象枉徒劳,斩将封为[di-]氐土貉[he/]。 修成大道真潇洒,妙法玄机有真假;不能成道却凡尘,斩将封为星日马。 铁树开花怎能齐,阴阳行乐跨红霓;只因无福为仙侣,斩将封为昴日鸡。 面加蓝靛多威武,赤发金睛恶如虎;唤风呼雨不寻常,斩将封为虚日鼠。 三昧真火空中露,霞光前後生百步;万仙阵内逞英雄,斩将封为房日兔。 道术精奇盖世无,修真炼性握兵符;长生妙诀贪尘劫,斩将封为毕月乌。 发似朱砂面似靛,浑身上下金光现:天机玄妙总休言,斩将封为危月燕。 面加赤枣落腮胡,撒豆成兵盖世无;两足登云如掣电,斩将封为心月狐。 腹内玄机修二六,炼就阴阳超凡俗,谁知五气末朝元,斩将封为张月鹿。 四位守护四方之神兽,分别是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白虎,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此成为威武和军队的象征。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而朱雀却是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凰。玄武,也叫“真武”,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四圣兽千万年镇护着天地四方,统管二十八星宿。只因大劫,俱投凡间,化人身。 ●东方苍龙七宿 ◇角宿:室女座α即角宿一,史记天官书『左角李,右角将。』星经:『角二星为天门。』又云:『左角为天田,右角为天门,中间名天关。』观星玩占:『角二星为天关,苍龙角也,一曰:维首,天陈,天相,天田,金星也』 ◇亢宿:有星四,皆室女座中叁等星,礼月令:『仲夏之月,昏.亢中』 ◇氐宿:有星四,均属天秤座,氐宿一即天秤座α,礼月令:『季冬之月,旦,氐中。』尔雅释天:『天根氐也』注:『角亢下系於氐,若木之有根』星经:『氐四星为天宿宫,二名天府,木星。』 ◇房宿:有星四,即天蝎座之π,ρ,α,β,房宿叁西名为Iclarkrau,晋书天文志:『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 ◇心宿:有星叁,即天蝎座σ,α,τ,。又名叁星,诗唐风绸缪:『叁星在天』朱传:『叁星,心也,在天昏始见於东方,建辰之月也。』刘瑾曰:『心宿之象,叁星鼎立,故因谓之叁星,然凡叁星者,非止心之一宿,而知此诗为指心宿者,盖春秋之初,辰月末,日在毕, 昏时,日沦地之酉位,而心宿始见于地之东方,此诗,男女既过仲春之月而得成婚,故适见心宿也。』心宿二亦名天王,西名Antar es,一等星色赤,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礼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左传襄公九年『心为大火』星经:『心叁星 ,中天王,前为太子,后为庶子,火星也,一名大火,二名大辰,叁名鹑火。』心宿又名商星,左传昭公元年『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注:『辰大火也。』 尾宿:有星九,均属天蝎座,礼月令:『孟春之月,旦,尾中。』左传僖公五年:『龙尾伏辰』注:『龙尾,尾星也』观象玩占:『尾九星苍龙尾,一曰析木。』 ◇箕宿:有星四,均属人马座,亦名南箕,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疏:『二十八宿连四方为名者,惟箕斗井壁四星而已,箕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 ●北方玄武七宿: ◇斗宿:有星六,均属人马座,亦称北斗又名南斗,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晋书天文志:『北方南斗六星,天庙也,一曰天机。』考古质疑:『四方列宿,随时迭运,故以春言之,井,鬼,柳,星,见於南方,则斗,牛,女,虚,为北方之宿尔,以其正当北斗之衡,故彼既曰北斗,则此曰南斗,所以别也。』 ◇牛宿:有星六,均属摩羯座,礼月令:『季春之月,旦,牵牛中,又仲秋之月,昏,牵牛中。』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按古时多谓牛宿为牵牛,今则均以河鼓为牵牛。』 ◇女宿:有星四,叁属宝瓶座,礼月令:『孟夏之月,旦,婺女中。』史记官书:『婺女』索隐:『尔雅云:「须女谓之务女。」或作婺字。』博雅:『 女谓之婺女。』 ◇虚宿:有星二,虚宿一即宝瓶座β,系美丽双星,虚宿二即小马座α。礼月令:『季秋之月,昏,虚中。』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颛顼之虚,,虚也,北陆虚也。』 ◇危宿:有星叁,第一星即宝瓶座α,几在天球赤道,第二星与第叁星即飞马座θ,ε。礼月令:『仲夏之月,旦,危中;』又:『孟冬之月,昏,危中;』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星。』晋书天文志:『危叁星主天府,天市架屋。』 ◇室宿:有星二,即飞马座α,β。礼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诗 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朱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广雅:『营室谓之豕韦。』观象玩占:『室二星曰营室,一曰定星。』 ◇壁宿:有星二,即飞马座γ,另外即仙女座α,属二等星,礼月令:『仲冬之月,昏,东壁中。』观象玩占:『壁二星曰东壁,图书之府。』 ●西方白虎七宿: ◇奎宿:有星十六,九属仙女座,七属双鱼座.礼月令:『季夏之月,旦,奎中.』孝经援神契:『奎主文章』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为沟渎。』正义:『奎,天之府库,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 ◇娄宿:有星叁,即白羊座β,γ,α。礼月令:『季冬之月,昏,娄中。』史记天官书:『娄为聚众。』晋书天文志:『娄叁星为天狱,主苑牧,牺牲,供给,郊祀,亦为兴兵聚众。』 ◇胃宿:有星叁,属白羊座,史记天官书:『胃有天仓』观象玩占:『胃叁星曰大粱。』 昴宿:有星七,六属金牛座,七姊妹星团即此宿也,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尔雅释天:『大梁昴也,西陆昴也。』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光度最强者为昴宿六。 ◇毕宿:有星八,七属金牛座,毕宿五即金牛座α,距地七十光年,一月十日下午九时中天,中天高度70度,诗小雅大东:『有 天毕,载施之行。』朱传:『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礼月令:『孟秋之月,旦,毕中。』尔雅释天:『浊谓之毕』注:『掩兔之毕, 或呼为浊,因星形以名。』晋书天文志:『毕八星主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 ◇觜宿:有星叁,属金牛座,礼月令:『仲秋之月,旦,觜携 中。』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小叁星隅置曰觜 ,为虎首,主葆旅事』 参宿:有星七均属猎户座,参宿五即γ,二等星,礼月令:『孟春之月,昏,参中。』尚书旋玑钤:『参为大辰,主斩刈。』史书天官书:『参为白虎』广雅:『紫宫参伐谓之大辰,参谓之实沈。』观象玩占:『参七星伐叁星曰参伐。』 ●南方朱鸟七宿: ◇井宿:有星八属双子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博雅:『东井谓之鹑首。』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鬼宿: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昏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积尸气,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博雅:『舆鬼谓之天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见气而已。』 ◇柳宿:有星八,均属长蛇座,礼月令:『季秋之月,旦,柳中。』尔雅释天:『 谓之柳,柳鹑火也。』汉书天文志:『柳为乌啄,主草木。』晋书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厨宰也。』 ◇星宿:有星七,六属长蛇座,星宿一即此座α,孑然独照光度列为二等,礼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又:『孟冬之月,旦,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主急事。』观象玩占:『周礼:「鸟号七旒以象鹑火」谓七星也。』 ◇张宿:有星六,均属长蛇座。史记天官书:『 张素为厨,主觞客。』汉书天文志:『张嗉为厨,主觞客』广雅:『张谓之鹑尾。』观象玩占:『张六星为天府,一曰御府,一曰天昌,实为朱鸟之嗉,火星也。』 ◇翼宿:有星二十二,第一至第十一属巨爵座,十二至十四属长蛇座,外二星,又六星皆不明,为二十八宿中星数最多者,礼月令:『孟夏之月,昏,翼中。』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晋书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 ◇轸宿:有星四,即乌鸦座γ,ε,δ,β,δ为美丽双星,其色一黄一紫。礼月令:『仲冬之月,旦,轸中。』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 ●叁垣: ◇紫微垣:一名紫宫垣或简称紫垣,(紫微宫,紫宫)。位北斗东北,有星十五,东西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之状,东蕃八星,由南起曰: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西蕃七星,由南起曰: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左右枢之间如开闭之象者曰闾阖门,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晋书天文志:『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度也,一曰长垣,一曰天营,一曰旗星,为蕃卫备蕃臣也。』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 』 ◇天市垣:位於房心东北,有星二十二,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东蕃十一星,由南起曰: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西蕃十一星,由南起曰:韩楚,梁,巴,蜀,秦,周,郑,晋,河间,河中。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中六星曰市楼。』正义曰:『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房心东北,主国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观象玩占:『天市垣,一曰天府,一曰长城,一曰天旗庭。』 中。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中六星曰市楼。』正义曰:『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房心东北,主国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观象玩占:『天市垣,一曰天府,一曰长城,一曰天旗庭。』 ◇太微垣:位北斗之南,轸翼之北,有星十,以五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东蕃四星由南起曰:上相,次相,次将,上将,西蕃四星由南起曰:上将,次将,次相,上相,南蕃二星东曰左执法,西曰右执法,其间曰端门,右执法门西为右掖门,左执法东间为左掖门。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虚,叁光之庭。』宋均云:『太微,天帝南宫也。』广雅:『太微房谓之明堂。』晋书天文志:『太微,天子庭也,五帝座也,十二诸侯府也,其外蕃九卿也。』 |
昆明 | 昆明 昆明,云南省辖下地级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昆明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23名。 |
居高听卑 | 犹天高听卑。谓天帝居高天之上,却能听到下面人世间的言语,并洞察其善恶。多用以称颂上天神明。 |
居高聽卑 | 犹天高听卑。谓天帝居高天之上,却能听到下面人世间的言语,并洞察其善恶。多用以称颂上天神明。 |
水云居 | 水云居 水云居位于北京市地铁6号线海淀五路居站东北角,小区四周道路:北侧为彰化南路,东侧为水云居路,西侧和南侧为美丽园中路。由北京裕泽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建成,楼栋总数共8栋。 “水云居”是中新置地大湖城邦项目的延伸篇,在双湖板块将竖立起另一个高档住宅区。水云居项目为一低密度住宅区,集合了水院别墅,花园洋房和小高层的产品,面积规划合理,产品线丰富,其沿独墅湖的一公里水岸线充分体现了项目的亲水特性。大湖城邦的周边逐渐完善的配套设施,如李公堤,奥特莱斯的开业也将为水云居的业主创造更便利的生活条件。水云居,一个以天为幕,以地为床,以湖为景,以水为脉的空灵建筑.私藏一公里水岸线,世界在眼前无遮无私的展衍,奢华无须彰显,自有非凡品位.心存高远,谈笑皆风云,气吞斗象,于眼界之处观天高地阔,,开阔心境桂然而生。 |
水雲居 | 水云居 水云居位于北京市地铁6号线海淀五路居站东北角,小区四周道路:北侧为彰化南路,东侧为水云居路,西侧和南侧为美丽园中路。由北京裕泽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建成,楼栋总数共8栋。 “水云居”是中新置地大湖城邦项目的延伸篇,在双湖板块将竖立起另一个高档住宅区。水云居项目为一低密度住宅区,集合了水院别墅,花园洋房和小高层的产品,面积规划合理,产品线丰富,其沿独墅湖的一公里水岸线充分体现了项目的亲水特性。大湖城邦的周边逐渐完善的配套设施,如李公堤,奥特莱斯的开业也将为水云居的业主创造更便利的生活条件。水云居,一个以天为幕,以地为床,以湖为景,以水为脉的空灵建筑.私藏一公里水岸线,世界在眼前无遮无私的展衍,奢华无须彰显,自有非凡品位.心存高远,谈笑皆风云,气吞斗象,于眼界之处观天高地阔,,开阔心境桂然而生。 |
高明 | 高明 高明,1942年1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影视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西安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 2002年参演《誓言无声》饰演反间谍专家许子风。2006年参演《闯关东》饰演森田大介。2008年参演谍战大戏《誓言永恒》饰演许子风。2009年参演献礼大戏《决战南京》饰演杨百川。2010年参演《少林寺传奇3》饰演大反派索额图。2011年参演《国门英雄》饰演老关长。2012年参演《劝和小组》饰演简爷爷。2013年参演反贪题材电视剧《守望正义》饰演肖大河。2015年,主演了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例黄土岭战役为背景的电影《诱狼》。2016年4月,拍摄了当代农村反腐题材的《啊,父老乡亲》。 高明 (汉语词汇)高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āo míng,指秉性高亢明爽;高超明智;富贵、势位高的人。见《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
高鹗 | 高鹗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辽宁铁岭人,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及第,历官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有《月小山房遗稿》《砚香词·簏存草》等作品传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鹗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协助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适作考证,红学界长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续成。进入21世纪,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本《红楼梦》停止使用“高鹗著”“高鹗续”等字样,更新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发生动摇。红学家俞平伯临终遗言:“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
心高气傲 | 心高气傲【解释】心比天高,气性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气傲惹人憎。”【示例】他到任之后,靠着自己内有奥援,总有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近义词】心浮气盛、好高骛远【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
戴天履地 | 戴天履地【解释】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
廓廓 | 廓廓 廓廓 1.。《新唐书·李密传》:“众附兵彊,然后东向,指撝豪杰,天下廓廓无事矣。”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邳彤郦商》:“然则是时 汉 室之危,几于不保, 郦商 笑谈间,廓廓无事。其功岂不大哉?” 2.辽阔貌。 清 赵翼 《大雪戏作》诗:“苍天高高地廓廓,谁能力使两相拍?” 严复 《原强》:“然则神州九万里地,四十京之民,此廓廓者,徒土荒耳,是蚩蚩者,徒人满耳!” |
心高氣傲 | 【解释】心比天高,气性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气傲惹人憎。”【示例】他到任之后,靠着自己内有奥援,总有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近义词】心浮气盛、好高骛远【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
罪眚 | 罪眚 zuì shěng 罪眚 犹罪愆,罪过。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蠲罪眚而弃瑕疵,録劳能而纵逋负。” 清 洪升 《长生殿·情悔》:“忏愆尤,陈罪眚,望天天高鉴,宥我垂证明。” 茅盾 《诗与散文》:“他时时觉得在表妹前他便变成了高尚圣洁些,似乎他的隐秘的罪眚也减轻了压迫了。” |
戴天蹐地 | 戴天蹐地【解释】犹戴天履地。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出处】明·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 |
羽毛 | 羽毛 (马天宇粉丝名称)羽毛,内地影视歌三栖艺人马天宇的粉丝对他的称呼,因马天宇而走到一起的光荣的,伟大的粉丝团体,默默的守护在天宇身后。“羽”谐音“宇”,有“天高任宇飞,羽毛永相随”等口号。 |
地平 | 地平 地平,地平的一时是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 地平天成 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地平江动 蜀 ,天阔树浮 秦 。”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羣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
貌雖瘦而天下肥 | 辞典解释貌虽瘦而天下肥 mào suī shòu ér tiān xià féi 唐玄宗用韩休为相后,却因劳碌而逐渐消瘦,一次左右看见唐玄宗拿著镜子默默不乐,就说:「陛下自从韩休入朝后,您没有一天高兴,何不辞去他呢?」玄宗回答:「我虽消瘦,但天下百姓却因此生活富裕。」见《新唐书.卷一二六.韩休传》。后比喻为政者因劳碌而消瘦,百姓却因而生活富足。 |
捶胸顿足 | 捶胸顿足【解释】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示例】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放声大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近义词】呼天抢地、痛心疾首、椎心泣血【反义词】眉开眼笑【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焦急、悲伤、无可奈何的样 |
九荒 | 九荒 九荒 小说作者: 策虎横刀 世有八荒,而我欲战尽诸界。 横推万世,聚亿兆血骨筑我登天高台。 临天荒,碎轮回,磕长头,求长生不朽, 只为你开天前那一次回眸嫣笑。 |
捶胸頓足 | 【解释】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示例】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放声大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近义词】呼天抢地、痛心疾首、椎心泣血【反义词】眉开眼笑【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焦急、悲伤、无可奈何的样 |
天高日遠 | 【解释】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