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很近的词语
表示很近的词语:1. 接近;2. 靠近;3. 附近;4. 相邻;5. 毗邻;6. 近处;7. 近旁;8. 紧挨;9. 毗连;10. 毗接;11. 相接;12. 傍边;13. 沿途;14. 临近;15. 挨着;16. 前方;17. 周围;18. 四周;19. 邻近;20. 地段
表示很近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近在咫尺 | 近在咫尺【解释】咫尺:很近的距离。形容距离很近。【出处】宋·苏轼《杭州谢上表》:“凛然威光,近在咫尺。”【示例】那马明明~,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近义词】一衣带水、天涯比邻【反义词】天涯海角、山南海北【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两者间的距离很近 |
近在眉睫 | 近在眉睫【解释】睫:眼睫毛。形容很近,就在眼前。【出处】《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近义词】近在咫尺【反义词】远在天边【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
咫尺天涯 | 咫尺天涯【解释】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示例】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一般,有甚舍不得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二卷【近义词】咫尺千里、远在天边、天各一方【反义词】一衣带水、天涯若比邻【语法】紧缩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难以相见 |
卧榻之侧 | 卧榻之侧【解释】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所以虽然这个寨位置在‘卧榻之側’,相离很近,但 闯王 决定暂不攻打。”参见“ 卧榻之側,豈容鼾睡 ”。 |
臥榻之側 | 【解释】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所以虽然这个寨位置在‘卧榻之侧’,相离很近,但 闯王 决定暂不攻打。”参见“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 |
望山跑死马 | 望山跑死马 望山跑死马,读音wàng shān pǎo sǐ mǎ,眼看着很近其实很远的意思。 |
望山跑死馬 | 望山跑死马 望山跑死马,读音wàng shān pǎo sǐ mǎ,眼看着很近其实很远的意思。 |
身远心近 | 身远心近【解释】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望衡對宇 | 【解释】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近义词】衡宇相望、门当户对【反义词】千里迢迢、天南地北【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彼此之间特别近 |
望衡对宇 | 望衡对宇【解释】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近义词】衡宇相望、门当户对【反义词】千里迢迢、天南地北【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彼此之间特别近 |
朝發暮至 | 【解释】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出处】语出《后汉书·乌桓传》:“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示例】今所幸宫,去京三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 ◎宋·王谠《唐语林·言语》 |
朝发暮至 | 朝发暮至【解释】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出处】语出《后汉书·乌桓传》:“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示例】今所幸宫,去京三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 ◎宋·王谠《唐语林·言语》 |
身遠心近 | 【解释】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对膝 | 对膝 对坐,膝盖靠的很近。形容亲密。 汉 贾谊 《新书·劝学》:“亲与巨贤连席而坐,对膝相视,从容谈语,无问不应。” 晋 刘琨 《答卢谌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
接膝 | 接膝 接膝,汉语词汇。 拼音:jiē xī 释义:膝与膝相接。犹促膝。形容坐得很近。 |
對膝 | 对膝 对坐,膝盖靠的很近。形容亲密。 汉 贾谊 《新书·劝学》:“亲与巨贤连席而坐,对膝相视,从容谈语,无问不应。” 晋 刘琨 《答卢谌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
切变 | 切变 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所引起的形变 |
三头两日 | 三头两日【解释】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
水涯 | 水涯 水涯解释为离水很近的地方。 出自《易·渐》“鸿渐於干” 唐 孔颖达 疏:“干,水涯也。”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烟岑水涯,缭绕逶迤。” 宋 梅尧臣 《西湖闲望》诗:“雨气收林表,城阴接水涯。” 清 孙枝蔚 《雨中闻水涨遣闷有作》诗:“五月寒如此,风声怒水涯。” |
三頭兩日 | 【解释】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
助听器 | 助听器 (辅助听力工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 图1. 人耳结构示意图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眼镜式、发夹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 图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听器 自从二十世纪初,电子助听器被启用以来,助听器的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由麦克风、放大器、接收器及电源几部分构成。但是助听器各部分的体积逐渐缩小,音质日渐改善,有更多的选择性控制。 1)麦克风:收集声音并转化成电波。 2)放大器:增加电波的强度。 3)接收器:刚好和麦克风相反,把增加的电能再转回成声波。 4)电源:小型电池。 5)外壳:保护内部结构。 图3. 耳挂型助听器结构图(图示:1. 耳机 ,2.接收器 ,3.麦克风,4.音量调节钮,5.微调电位器 ,6.放大器 ,7.开关,8.电池座) 图4. 耳内型助听器结构图(图示:1.音量调控器,2.麦克风, 3.放大器,4.微调电位器 5.外壳,6.接收器) 助听器是帮助提高听力的仪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半导体扩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较弱小的声音,经放大后传到耳机,使本来听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听到声音。 目前,有如下几种类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样的。 (1)从外部结构可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而耳内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从电子原理可分为:模拟助听器;可编程助听器、全数码助听器、宽动态语言技术助听器等。 (3)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盒式、耳背式、耳内式都属于气导助听器。 图5. 几种助听器的外观 盒式助听器又叫体佩式或口袋式助听器。外形有如一个小型收音机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助听器的麦克风、放大器及电池组装在其中,外边由一根长导线连接耳机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适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动不方便的人使用。助听器的传声器(麦克风)与接收器(耳机)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声反馈,因而对其最大输出限制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个手动调节旋钮。其价格低廉,维修方便,使用5号或7号电池,也可使用充电电池。体佩式助听器还可以做成双耳收听助听器,由于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隐蔽性差。助听器采用普通晶体管元件,本底噪声较高,加之助听器本身及导线与衣服的摩擦,使声音易失真,声音质量降低。同时,耳机导线易损坏,小儿佩戴不安全。 耳内式助听器是一种微形助听器,外壳根据病人耳样定制。放大器、传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电线或软管,较隐蔽和轻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内式助听器问世,由于需要根据个人耳甲腔定做,因此价格较高。一般中、青年人选用较多,对头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听器易受潮损坏的,可考虑选择耳内式助听器,成长发育期的聋儿因耳廓也在发育,不适合配戴。 深耳道助听器是目前体积最小,最隐蔽的助听器。根据使用者的耳道定做,声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处,外观上几乎看不出来,极大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外观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听器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听器放置于耳道内,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结构对声音尤其是高频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听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听器声音输出口离人耳鼓膜很近,助听器输出的声音能立即到达鼓膜,使输出增益和波形没有受到衰减,保证了足够的声能和音质保真度。使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轻、中度耳聋者,听力损失在65分贝内效果最佳。儿童耳道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配戴。 耳背式助听器适用于各类听力损失者,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助听器。传音器、放大器、电池及音量调节、接收器等均装在呈长钩形的小盒内,外形纤巧,依赖一个弯曲成半圆形的硬塑料耳钩挂在耳后,外壳可借用皮肤或头发的颜色加以掩饰,放大后的声音经耳钩通过一根塑胶管传入耳模的声孔中。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类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点是助听器会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听器适用于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是高精度的个人专用助听器。其助听器外壳根据患者耳形专门设计制造,配戴时非常服贴、严密、确保了声音的密闭及使用时配戴舒适;耳道式助听器体积比耳内助听器还小、无外接导线,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对声音的传送过程。因耳道式助听器置于耳道内,配戴隐蔽,不易为人察觉,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配戴助听器的形象要求。儿童耳道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配戴;耳道畸形、狭窄及溃疡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状态下,我们至少用两种方式听声音:骨导方式与气导方式。所谓骨导方式是声音信号振动颅骨,不通过外耳与中耳直接传输到内耳去;而气导方式是指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向内耳传输。两种方式中后者占绝对优势。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内式等等都是气导型助听器。气导型助听器将放大的声音信号向外耳道内传输。骨导助听器不同。严格地说,骨导助听器最终产生的不是声音信号而是振动信号。骨导助听器没有所谓“耳机”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够产生振动信号的震荡器。将震荡器在压紧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荡器的震动会引起颅骨的震荡并将信号越过外耳与中耳——骨导助听器的优势正在于此——直接传递到内耳。由于具备这样的优势,从理论上讲,骨导助听器特别适合传导性聋患者(也即外耳与中耳出现问题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骨导助听器远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导听觉方式就远不如气导方式有效;第二,骨导助听器的输出装置——震荡器戴用不仅极不美观,而且极不舒适,很难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说来,只要能用气导助听器就应首先选用气导助听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复流脓不止,无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内式助听器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骨导助听器。 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内式和耳道式几种类型。 1)盒式助听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机身与耳机有导线相接,使用时耳机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优点是干扰较小,功率较大,使用方便,容易调节,使用时间也长,价格较低,可满足耳聋程度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这种助听器盒放在衣袋里会产生摩擦声,影响语言辨别,配戴时很显眼,所以有时会觉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听器外形为3~4厘米长弯钩形,放在耳郭背后,通过一个羊角形耳钩和塑料管把声音送入耳道。它的优点是无导线,体积小巧,较隐蔽,干扰小,可装上感应线圈增加听电话的功能。不足之处是需专门配制一个耳模,初用时不太习惯以及调节不太方便等。 3)耳内式和耳道式助听器属于小型助听器,具有微小、隐蔽、无导线、无需另做耳模、听声效果好、可提高听力等优点;但调节不方便,价格昂贵,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来定制。由于功率较小,只适用于中度耳聋,对重度及极重度耳聋者不适宜。 选配助听器时最好去医院,对听力做一次全面检查,用电测听等仪器准确地评价出耳聋的程度,再选助听器,如果当地没有相应条件的医院,听力损失程度与助听器功率的选配可按口语试验来估计。例如,听不到耳语声的人听力损失30~40分贝,听不到低小声的人听力损失约40~50分贝,此时宜选购低功率及中功率助听器;听不到普通讲话声的人听力损失约50~60分贝,听不到高声讲话的人听力损失60~70分贝,可选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听器;听不到大声喊叫声的人,听力损失70~80分贝,选用中、大功率助听器;全力喊叫声听不到的人听力损失约约80~90分贝或更高,可选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听器。 儿童“失聪”往往分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两种情况。可治愈性耳聋,如中耳炎、耳耵聍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针或清洗耳道即可转好,如果硬配助听器,助听器放大的声音,反而会对孩子听力造成损伤。 佩戴助听器前一定要明确诊断。因为儿童表达能力较弱,检查起来不容易配合,加上儿童听力有时有一定波动性,一次检查不能轻易下结论。家长要带孩子多做几次检查,在正规医院至少做两次相关检查后,才能决定是否为孩子配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时,也不要只考虑美观,觉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听器不好看。其实,选配不适合的助听器才会影响孩子听力和发音。佩戴助听器1~2个月后,一定要去医院再进行听力测试,以便及时调整。戴上助听器后孩子从无声世界到能听见声音,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家长应坚持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但不要急于求成,经过训练,孩子一般在佩戴3~4个月后开始学说话。 [1] 马小玲,刘训,张思幸. 国内助听器的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硕,董瑞娟.人工耳蜗植入者使用音调信息识别声调能力的评价[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丽颖,刘勇智. 人工听觉植入装置的发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5):56-580 [4] 陈克光,戴培东,杨琳.人工中耳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1):23-27 [5] 张戌宝,现代助听器的降噪技术(单麦克风类)和性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5):514-517 |
助聽器 | 助听器 (辅助听力工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 图1. 人耳结构示意图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眼镜式、发夹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 图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听器 自从二十世纪初,电子助听器被启用以来,助听器的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由麦克风、放大器、接收器及电源几部分构成。但是助听器各部分的体积逐渐缩小,音质日渐改善,有更多的选择性控制。 1)麦克风:收集声音并转化成电波。 2)放大器:增加电波的强度。 3)接收器:刚好和麦克风相反,把增加的电能再转回成声波。 4)电源:小型电池。 5)外壳:保护内部结构。 图3. 耳挂型助听器结构图(图示:1. 耳机 ,2.接收器 ,3.麦克风,4.音量调节钮,5.微调电位器 ,6.放大器 ,7.开关,8.电池座) 图4. 耳内型助听器结构图(图示:1.音量调控器,2.麦克风, 3.放大器,4.微调电位器 5.外壳,6.接收器) 助听器是帮助提高听力的仪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半导体扩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较弱小的声音,经放大后传到耳机,使本来听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听到声音。 目前,有如下几种类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样的。 (1)从外部结构可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而耳内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从电子原理可分为:模拟助听器;可编程助听器、全数码助听器、宽动态语言技术助听器等。 (3)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盒式、耳背式、耳内式都属于气导助听器。 图5. 几种助听器的外观 盒式助听器又叫体佩式或口袋式助听器。外形有如一个小型收音机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助听器的麦克风、放大器及电池组装在其中,外边由一根长导线连接耳机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适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动不方便的人使用。助听器的传声器(麦克风)与接收器(耳机)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声反馈,因而对其最大输出限制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个手动调节旋钮。其价格低廉,维修方便,使用5号或7号电池,也可使用充电电池。体佩式助听器还可以做成双耳收听助听器,由于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隐蔽性差。助听器采用普通晶体管元件,本底噪声较高,加之助听器本身及导线与衣服的摩擦,使声音易失真,声音质量降低。同时,耳机导线易损坏,小儿佩戴不安全。 耳内式助听器是一种微形助听器,外壳根据病人耳样定制。放大器、传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电线或软管,较隐蔽和轻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内式助听器问世,由于需要根据个人耳甲腔定做,因此价格较高。一般中、青年人选用较多,对头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听器易受潮损坏的,可考虑选择耳内式助听器,成长发育期的聋儿因耳廓也在发育,不适合配戴。 深耳道助听器是目前体积最小,最隐蔽的助听器。根据使用者的耳道定做,声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处,外观上几乎看不出来,极大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外观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听器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听器放置于耳道内,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结构对声音尤其是高频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听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听器声音输出口离人耳鼓膜很近,助听器输出的声音能立即到达鼓膜,使输出增益和波形没有受到衰减,保证了足够的声能和音质保真度。使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轻、中度耳聋者,听力损失在65分贝内效果最佳。儿童耳道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配戴。 耳背式助听器适用于各类听力损失者,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助听器。传音器、放大器、电池及音量调节、接收器等均装在呈长钩形的小盒内,外形纤巧,依赖一个弯曲成半圆形的硬塑料耳钩挂在耳后,外壳可借用皮肤或头发的颜色加以掩饰,放大后的声音经耳钩通过一根塑胶管传入耳模的声孔中。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类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点是助听器会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听器适用于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是高精度的个人专用助听器。其助听器外壳根据患者耳形专门设计制造,配戴时非常服贴、严密、确保了声音的密闭及使用时配戴舒适;耳道式助听器体积比耳内助听器还小、无外接导线,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对声音的传送过程。因耳道式助听器置于耳道内,配戴隐蔽,不易为人察觉,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配戴助听器的形象要求。儿童耳道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配戴;耳道畸形、狭窄及溃疡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状态下,我们至少用两种方式听声音:骨导方式与气导方式。所谓骨导方式是声音信号振动颅骨,不通过外耳与中耳直接传输到内耳去;而气导方式是指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向内耳传输。两种方式中后者占绝对优势。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内式等等都是气导型助听器。气导型助听器将放大的声音信号向外耳道内传输。骨导助听器不同。严格地说,骨导助听器最终产生的不是声音信号而是振动信号。骨导助听器没有所谓“耳机”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够产生振动信号的震荡器。将震荡器在压紧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荡器的震动会引起颅骨的震荡并将信号越过外耳与中耳——骨导助听器的优势正在于此——直接传递到内耳。由于具备这样的优势,从理论上讲,骨导助听器特别适合传导性聋患者(也即外耳与中耳出现问题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骨导助听器远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导听觉方式就远不如气导方式有效;第二,骨导助听器的输出装置——震荡器戴用不仅极不美观,而且极不舒适,很难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说来,只要能用气导助听器就应首先选用气导助听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复流脓不止,无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内式助听器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骨导助听器。 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内式和耳道式几种类型。 1)盒式助听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机身与耳机有导线相接,使用时耳机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优点是干扰较小,功率较大,使用方便,容易调节,使用时间也长,价格较低,可满足耳聋程度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这种助听器盒放在衣袋里会产生摩擦声,影响语言辨别,配戴时很显眼,所以有时会觉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听器外形为3~4厘米长弯钩形,放在耳郭背后,通过一个羊角形耳钩和塑料管把声音送入耳道。它的优点是无导线,体积小巧,较隐蔽,干扰小,可装上感应线圈增加听电话的功能。不足之处是需专门配制一个耳模,初用时不太习惯以及调节不太方便等。 3)耳内式和耳道式助听器属于小型助听器,具有微小、隐蔽、无导线、无需另做耳模、听声效果好、可提高听力等优点;但调节不方便,价格昂贵,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来定制。由于功率较小,只适用于中度耳聋,对重度及极重度耳聋者不适宜。 选配助听器时最好去医院,对听力做一次全面检查,用电测听等仪器准确地评价出耳聋的程度,再选助听器,如果当地没有相应条件的医院,听力损失程度与助听器功率的选配可按口语试验来估计。例如,听不到耳语声的人听力损失30~40分贝,听不到低小声的人听力损失约40~50分贝,此时宜选购低功率及中功率助听器;听不到普通讲话声的人听力损失约50~60分贝,听不到高声讲话的人听力损失60~70分贝,可选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听器;听不到大声喊叫声的人,听力损失70~80分贝,选用中、大功率助听器;全力喊叫声听不到的人听力损失约约80~90分贝或更高,可选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听器。 儿童“失聪”往往分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两种情况。可治愈性耳聋,如中耳炎、耳耵聍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针或清洗耳道即可转好,如果硬配助听器,助听器放大的声音,反而会对孩子听力造成损伤。 佩戴助听器前一定要明确诊断。因为儿童表达能力较弱,检查起来不容易配合,加上儿童听力有时有一定波动性,一次检查不能轻易下结论。家长要带孩子多做几次检查,在正规医院至少做两次相关检查后,才能决定是否为孩子配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时,也不要只考虑美观,觉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听器不好看。其实,选配不适合的助听器才会影响孩子听力和发音。佩戴助听器1~2个月后,一定要去医院再进行听力测试,以便及时调整。戴上助听器后孩子从无声世界到能听见声音,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家长应坚持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但不要急于求成,经过训练,孩子一般在佩戴3~4个月后开始学说话。 [1] 马小玲,刘训,张思幸. 国内助听器的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硕,董瑞娟.人工耳蜗植入者使用音调信息识别声调能力的评价[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丽颖,刘勇智. 人工听觉植入装置的发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5):56-580 [4] 陈克光,戴培东,杨琳.人工中耳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1):23-27 [5] 张戌宝,现代助听器的降噪技术(单麦克风类)和性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5):514-517 |
天涯咫尺 | 天涯咫尺【解释】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唐·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示例】衷肠事,无由竭,似水滔滔,相流不绝,对面还愁,~。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访友记·又赛槐阴分别》 |
灯下黑 | 灯下黑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灯下黑”是原指照明时由于被灯具自身遮挡,在灯下产生阴暗区域。由于这些区域离光源很近,现引申为:人们对发生在身边很近事物和事件没有看见和察觉。2014年1月19日,中纪委发布通知:零容忍惩治腐败,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 |
燈下黑 | 灯下黑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灯下黑”是原指照明时由于被灯具自身遮挡,在灯下产生阴暗区域。由于这些区域离光源很近,现引申为:人们对发生在身边很近事物和事件没有看见和察觉。2014年1月19日,中纪委发布通知:零容忍惩治腐败,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 |
开阳 | 开阳 (恒星名,北斗七星之一)开阳,北斗七星之一,大熊座之星。视星等2.40,距离: 78.2±1.1 光年。仔细看看它,会发现它旁边很近的地方还有一颗暗星。这颗暗星叫大熊座80号星。古人看它总在离开阳星很近的地方,就象是开阳星的卫士,就把它叫做辅。 |
逼近 | 逼近 逼近,汉语词汇。 拼音:bī jìn 逼”为“强迫”“强行”“强制”的意思。 “近”为距离量词,形容两个物体或者两个人之间的位置的距离,也指量时间段的较小或变小。 “逼近”就是“慢慢靠近”,或者“已靠得很近”“即将靠近”的意思。 微电影《逼近》于2014年2月25日各大网站上线公映。 |
咫尺颜 | 咫尺颜 【名称】咫尺颜 【拼音】zhǐ chǐ yán 【解释】咫尺:很近;颜:龙颜。距龙颜只有咫尺。形容离皇帝很近。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
咫尺顔 | 咫尺颜 【名称】咫尺颜 【拼音】zhǐ chǐ yán 【解释】咫尺:很近;颜:龙颜。距龙颜只有咫尺。形容离皇帝很近。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
開陽 | 开阳 (恒星名,北斗七星之一)开阳,北斗七星之一,大熊座之星。视星等2.40,距离: 78.2±1.1 光年。仔细看看它,会发现它旁边很近的地方还有一颗暗星。这颗暗星叫大熊座80号星。古人看它总在离开阳星很近的地方,就象是开阳星的卫士,就把它叫做辅。 |
咫尺顏 | 咫尺颜 【名称】咫尺颜 【拼音】zhǐ chǐ yán 【解释】咫尺:很近;颜:龙颜。距龙颜只有咫尺。形容离皇帝很近。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
暗器 | 暗器 (兵器)所谓「暗器」,是指那种便于在暗中实施突袭的兵器。 暗器大多是武林中人创造出来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大多有尖有刃,可以掷出十几米乃至几十米之远,而且速度快,隐蔽性强,等于常规兵刃的大幅度延伸,具有较大的威力。 但在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上,暗器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古代战将很少有练暗器的。当对战是一对一决斗,双方距离很近时,暗器就派上了用场。 中国武术中的暗器至清代而集其大成,达于鼎盛,在武林中使用极为普遍。直到清末火器盛行以后,暗器才逐渐被冷落,但至今武林中仍有人习练此技。此外游戏当中也有暗器,例如《一代宗师》中的暗器系统。 |
步武 | 步武 步武(The sphears、bù wǔ)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距离很近。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
群岛 | 群岛 (集合的岛屿群体)群岛,群集的岛屿类型。一般指集合的岛屿群体,是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合称。 最早指多岛海(分布着很多岛屿的海),如爱琴海中的岛屿。以后又包括了太平洋土阿莫土群岛、巴拿马湾中的珍珠岛等。 |
群島 | 群岛 (集合的岛屿群体)群岛,群集的岛屿类型。一般指集合的岛屿群体,是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合称。 最早指多岛海(分布着很多岛屿的海),如爱琴海中的岛屿。以后又包括了太平洋土阿莫土群岛、巴拿马湾中的珍珠岛等。 |
羣島 | 群岛 (集合的岛屿群体)群岛,群集的岛屿类型。一般指集合的岛屿群体,是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合称。 最早指多岛海(分布着很多岛屿的海),如爱琴海中的岛屿。以后又包括了太平洋土阿莫土群岛、巴拿马湾中的珍珠岛等。 |
促膝谈心 | 促膝谈心【解释】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出处】唐·田颖《揽云台记》:“即有友人,不过十余知音之侣,来则促膝谈心,率皆圣贤之道,不敢稍涉异言。”【示例】依弟愚见,这厅事也太阔落,意欲借尊斋,只需一席酒,我四人~,方才畅快。(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近义词】夜雨对床【反义词】唇枪舌剑【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表示说知心话 |
促膝談心 | 【解释】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出处】唐·田颖《揽云台记》:“即有友人,不过十余知音之侣,来则促膝谈心,率皆圣贤之道,不敢稍涉异言。”【示例】依弟愚见,这厅事也太阔落,意欲借尊斋,只需一席酒,我四人~,方才畅快。(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近义词】夜雨对床【反义词】唇枪舌剑【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表示说知心话 |
新鲜 | 新鲜 (汉语词语)新鲜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īn xiān,意思是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
新鮮 | 新鲜 (汉语词语)新鲜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īn xiān,意思是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
煤矿 | 煤矿 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
煤礦 | 煤矿 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
寸步不离 | 寸步不离【解释】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示例】他家女孩儿韩爱姐,逐日上去答应老太太,~,要一奉十,拣口儿吃用,换套穿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一回【近义词】形影不离、依依不舍、如影相随【反义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 |
身遥心迩 | 身遥心迩【解释】犹言身远心近。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寸步不離 | 【解释】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示例】他家女孩儿韩爱姐,逐日上去答应老太太,~,要一奉十,拣口儿吃用,换套穿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一回【近义词】形影不离、依依不舍、如影相随【反义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 |
邻几 | 邻几 邻几,读音为lín j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挨得很近,接近。 |
身遙心邇 | 【解释】犹言身远心近。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鄰幾 | 邻几 邻几,读音为lín j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挨得很近,接近。 |
造船 | 造船 造船是指建造或制造船只的生产工业,一般是在一种专业设施造船厂里的船台或船坞中进行。造船本身应用的科技十分广泛,从船身到引擎的使用,造船技术可以分为几大类,包含船体(或称载台,此部份以基本设计及结构设计为主,依材质可再细分为钢船、铝合金船、玻璃钢〔FRP〕船、水泥船、木船、皮革船、塑胶管筏等)、舣装(如电子设备、航仪、家具、主机以外其他设备等)、轮机(船用主机,如蒸气涡轮机、燃气涡轮机、柴油引擎、核子反应炉等)及电机。 造船工程是在有记录的历史之前的一种专门职业。建造船只和船只修理是商务和军事的混合工业,泛指为“海事界”,原始社会初期,原始先民以渔猎和捕捞为生,活动范围仅局限于离水很近的区域,他们急需一种工具,去猎取更多食物和抵御洪水的危害,后来,古人观落叶因以为舟,见窾木浮而知为舟,创造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又称为桴、泭。继编木为筏后,又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了商代,古人不再受木材形状和体积大小的限制,而是可以根据材料加工了,这样,木板船就出现了。宋元时期“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是宋元时期水上交通与水上贸易繁盛的真实写照,指南针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应用,无论是内河船还是航海船,都有了一定的制式。 |
电容器 | 电容器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定义1: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英文名称:capacitor。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 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电容与电容器不同。电容为基本物理量,符号C,单位为F(法拉)。 通用公式C=Q/U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板间电场强度E=U/d ,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LCD和PDP)、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 |
電容器 | 电容器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定义1: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英文名称:capacitor。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 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电容与电容器不同。电容为基本物理量,符号C,单位为F(法拉)。 通用公式C=Q/U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板间电场强度E=U/d ,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LCD和PDP)、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 |
夹墙 | 两座距离很近﹑中间有狭窄道路的墙壁。 |
坡土 | 坡土 山坡地 田汉 《南归》:“家里也有几亩地和一些坡土,离我家很近。” |
三极管 | 三极管 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 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
一苇可航 | 一苇可航【解释】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出处】《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示例】河广不七十步,~,非有惊涛怒浪之险,不足恃者一。 ◎清·张廷玉《明史·方震孺传》 |
傍边儿 | 傍边儿 bàngbiānr[near] 〈方〉∶离得很近 |
鼻子底下 | 比喻很近的地方。 |
比鄰而居 | 辞典解释比邻而居 bì lín ér jū 住在隔壁。亦可用来形容住得很近。 如:「老王和我比邻而居。」 |
手边 | 手边 手边,读作shǒu biān,汉语词语,是指手的旁边,指距离很近,多指身边。 |
听聆 | 听聆 tīng líng 听聆(听聆) 犹听闻。《周礼·秋官·小司寇》“四曰耳听” 汉 郑玄 注:“观其听聆,不直则惑。”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听聆风俗,博览广包。”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缺少生活经验的儿童,以及教育环境不同的人们,听聆同一乐调所引起的情绪变迁,往往很近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