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俗的诗词(421首)

1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春节风俗抱负

2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缲 通:缫)

宋词三百首初中古诗乡村生活风俗

3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端午节风俗怀古

4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社交读书壮志

5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风俗

6 《丰乐亭记》 宋·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古文观止叙事抒情散文

7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古文观止初中文言文送别赠序

8 《沉醉东风·七夕》 元·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七夕节风俗

9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0 《竹枝词九首·其九》 唐·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烧畲 同 烧畬)

生活风俗

11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12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风俗女子生活情思

13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风俗

14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端午节风俗感伤失意

15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古文观止写景抒怀

16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
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
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寒食节风俗写景

17 《寒食》 宋·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节风俗抒情

18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竞渡风俗怀人

19 《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家训道理

20 《洞箫赋》 两汉·王褒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辞赋精选音乐

相关热搜诗词 热门诗词分类 其它诗词分类 关于风俗的诗句
风俗尽凋伤 风俗陵夷日可怜 异方不见古风俗 洛阳风俗不禁街 风俗可知南北早 一变风俗美 风俗限西东 风俗今和厚 风俗因纾慢 始安繁华旧风俗 西河偃风俗 风俗时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