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题型复习总汇

高考诗歌语言的炼字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生笑)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可知炼字的好处,这节课来看看诗歌语言中的炼字问题,它是高考的一个要点。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这要归功于“蒸”“撼”两个字练得好。云梦之地,好像都受到湖水的滋补养育,才显得那样草木茂盛,郁郁苍苍,蒸字写出了湖水的浩渺无边与丰厚的蓄积;而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的在洞庭湖水的波涛中摇动,撼字由衬托了湖水的彭湃动荡。两个字既写出了湖的平阔,又写出了湖的声势,可谓千秋妙笔。
知识讲解炼字题型
知识点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知识点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效果。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知识点3
动词的作用: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①非动词活用为动词     ②双重含义的动词
形容词的作用:突出或赋予某个对象特征,以渲染气氛,传达主旨,透露人物情绪,体现意境。
数词的作用:具有夸张色彩。
颜色的词作用: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强调作用
拟声词的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例题精析
【例题1】2008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题干】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炼字,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先找出做谓语的字,然后带进去说明事物本身的状态,有手法把手法写上就可以了。

【例题2】(2013· 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题干】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绿”字形容词作动词,说明了事物本身的状态。

【例题3】(2012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题干】“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先说明词语本身的含义也就是事物本身的特点,再结合叠词的作用答即可。
课堂运用
【基础】(2003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干】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解析】 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先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再写作用,如果有手法就把手法写上。

【巩固】(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题干】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手法触觉写视觉明显就把手法写上,再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本身的状态。

【拔高】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题干】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答案】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炼字的能力。作答时可按解释意思,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指出表达效果三个步骤。“常”与“偏”使客观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好像是“寒山”“新月”有意为之,增强了作者的悲秋之感。
课后作业
【基础】(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题干】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巩固】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干】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巩固】2(2013湖南高考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题干】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
 
【拔高】1(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题干】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拔高】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题干】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相应作业答案在下页
【基础】
【答案】答:“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的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解析】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练字。手法拟人明显就把手法写上,再解释字的含义,描写景象本身的状态。
 
【巩固】1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巩固】2
【答案】(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
 
【解析】一个“净”字,凸显了春深的景色特点,一语两层。既有芳菲衰歇,绿色满目的外在特色,又有纯净澄澈,纤杂无扰的内在包涵。一个“净”字,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一语双关。既希望用春绿涤洗漂染俗世衣衫,更在暮年一洗繁华纷扰心境纯净生机盎然。
 
【拔高】1
【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浓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解析】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说明事物本身的特点,再加情感即可。
 
【拔高】2
【答案】软,使……柔软。清风吹皱江水,使之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一个“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水波写得可触可感,见出作者轻松快意之情。
【解析】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
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首先解释使动用法,再说明通感的修辞手法,加情感即可。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诗歌的事物形象鉴赏复习总汇 下一篇:孔平仲《昼眠呈梦锡》阅读答案及赏析
* 高考诗歌语言的炼字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生笑)苏东坡认 ......

您也许喜欢

赵嘏《寒塘》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歌鉴赏模拟试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句题型复习总汇 《春怨》《春景》《春思》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题练习及答案 许浑《题杜居士》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汇编 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及答案与赏析汇编 2016语文高考考前古代诗歌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七套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