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户得吴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扣户得吴饷”全诗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相期结书社,(故人相约醵钱雇仆夫,一岁再至黄。
)未怕供诗帐。
(仆顷以诗得罪,有司移杭取境内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谓之诗帐。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
(江涨,杭州桥名。
)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述了苏轼梦到西湖的景象以及与故人的重逢。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相期结书社,(故人相约醵钱雇仆夫,一岁再至黄。)
未怕供诗帐。(仆顷以诗得罪,有司移杭取境内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谓之诗帐。)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江涨,杭州桥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杭州的思念和与故人的重逢之喜。诗人在清风明月的夜晚,梦见自己来到了西湖上,这使他更加思念杭州的美景和故人。第二句中提到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意味着苏轼在早晨的时候听到了好的消息,并收到了来自故乡吴越(杭州)的贡物。接着,诗中描述了一系列美食,如白晒荔(一种水果)和红螺酱(用红螺螺肉酿制而成的酱料),以及西庵茶。这些描述展现了杭州的美食和茶文化,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家乡的怀念。
然后,苏轼的故人向他表示情意重重,说他一定要前往西方(杭州)。诗中提到一年两次雇佣仆人,千里远道问候无恙,展现了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关心。他们相约在书社团聚,一起结伴而行。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苏轼因为一首诗而得罪了官府,被撤销了官职,但他并不畏惧,因为有杭州供奉了他的许多诗作,这被称为"诗帐"。最后一句诗中提到梦魂去到江涨,这是指苏轼梦中到达了杭州的江涨桥,象征着他心中对杭州的渴望和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梦境和与故人的交流,表达了苏轼对杭州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展现了对美食和茶文化的热爱,并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这首诗词既是对杭州的颂扬,也是诗人与故人的情谊的抒发,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地方特色。
“扣户得吴饷”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áng zhōu gù rén xìn zhì qí ān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zuó yè fēng yuè qīng, mèng dào xī hú shàng.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zhāo lái wén hǎo yǔ, kòu hù dé wú xiǎng.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qīng yuán bái shài lì, cuì yàn hóng luó jiàng.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gèng jiāng xī ān chá, quàn wǒ xǐ jiāng zhàng.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gù rén qíng yì zhòng, shuō wǒ bì xī xiàng.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yī nián liǎng pū fū, qiān lǐ wèn wú yàng.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xiāng qī jié shū shè, gù rén xiāng yuē jù qián gù pū fū, yī suì zài zhì huáng.
相期结书社,(故人相约醵钱雇仆夫,一岁再至黄。
wèi pà gōng shī zhàng.
)未怕供诗帐。
pū qǐng yǐ shī dé zuì, yǒu sī yí háng qǔ jìng nèi suǒ liú shī, háng zhōu gōng shù bǎi shǒu, wèi zhī shī zhàng.
(仆顷以诗得罪,有司移杭取境内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谓之诗帐。
hái jiāng mèng hún qù, yī yè dào jiāng zhǎng.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
jiāng zhǎng, háng zhōu qiáo míng.
(江涨,杭州桥名。
)
“扣户得吴饷”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