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北初辞没马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代北初辞没马尘”出自宋代苏轼的《赠清凉寺和长老》,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i běi chū cí méi mǎ ch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代北初辞没马尘”全诗

《赠清凉寺和长老》
宋代   苏轼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巾。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赠清凉寺和长老》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清凉寺和长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代北初辞没马尘,
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
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
雨馀钟鼓更清新。
会须一洗黄茅瘴,
未用深藏白巾。

诗意:
这首诗以苏轼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描述了他在北方离别马队的尘土后,抵达江南的清凉寺,拜访那里的长老。在诗中,苏轼表达了对佛教的探索,以及对自己在山林中过去梦想的回顾。他认为,禅宗的教义与他以往所学的不相契合,佛陀的像只留下六尺高的身影,而他自己已经老去,梦想也成为徒劳。然而,雨后的清新和钟鼓的声音给他带来一种新的感悟和启示。最后,他希望能洗去自己身上的尘埃,重新开始,但尚未使用深藏的白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轼的心境和对佛教的思考。第一句描绘了他离开北方的场景,脱离了尘世的繁忙。第二句描述了他来到江南清凉寺,见到了那里的长老。第三句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疑问,他发现自己无法理解前三句话的意义。第四句中的"施佛空留丈六身"意味着佛陀的形象只留下了六尺高的身影,可能是指佛像的高度,也可以理解为佛陀的精神影响力只有有限的表现。接下来的两句,苏轼回顾了自己在山林中的梦想,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梦想变得徒劳无功。然而,雨后的清新和钟鼓的声音给他带来了新的感悟和启示,使他对人生产生了新的理解。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希望洗去自己身上的尘埃,重新开始,但他仍然没有完全实现这个愿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入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佛教的思考和自我反省。它展示了诗人在感悟人生和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的困惑和领悟。整首诗以诗人的个人经历为背景,以自然景物和佛教元素为支撑,通过抒发内心的矛盾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展示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代北初辞没马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qīng liáng sì hé zhǎng lǎo
赠清凉寺和长老

dài běi chū cí méi mǎ chén, jiāng nán lái jiàn wò yún rén.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
wèn chán bù qì qián sān yǔ, shī fú kōng liú zhàng liù shēn.
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lǎo qù shān lín tú mèng xiǎng, yǔ yú zhōng gǔ gèng qīng xīn.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huì xū yī xǐ huáng máo zhàng, wèi yòng shēn cáng bái jīn.
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巾。

“代北初辞没马尘”平仄韵脚

拼音:dài běi chū cí méi mǎ ché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代北初辞没马尘”的相关诗句

“代北初辞没马尘”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代北初辞没马尘”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代北初辞没马尘”出自苏轼的 《赠清凉寺和长老》,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