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愤劫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怨愤劫质”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劝农六首》,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uàn fèn jié zhì,诗句平仄:仄仄平仄。

“怨愤劫质”全诗

《和陶劝农六首》
宋代   苏轼
咨尔汉黎,均是一民。
鄙夷不训,夫岂其真。
怨愤劫质,寻戈相因。
欺谩莫诉,曲自我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陶劝农六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陶劝农六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咨尔汉黎,均是一民。
鄙夷不训,夫岂其真。
怨愤劫质,寻戈相因。
欺谩莫诉,曲自我人。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陶渊明的,诗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切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诗人认为汉朝的黎民百姓都是同样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然而,卑鄙的人却不愿意给他们教育,不愿意让他们真正受益。怨愤和贫困是相互关联的,社会的不公正导致了农民的困境。农民受到欺骗和诽谤,却无法诉说自己的冤屈,只能忍受世人的曲解和误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农民遭受不公的愤懑之情。他用"咨尔"表示向陶渊明请教,以表达自己对农民困境的关切。"汉黎"指的是汉朝的百姓,苏轼认为他们都是同样的人,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然而,那些卑鄙的人却不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教育,使得农民无法真正获得提升和改变困境的机会。诗中的"怨愤劫质"表达了农民的愤懑和被困住的状态,"寻戈相因"则意味着农民被迫为生存而采取战斗或抵抗的行动。最后两句"欺谩莫诉,曲自我人"则表达了农民无法诉说自己的冤屈,只能默默忍受他人对他们的误解和诽谤。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社会不公和农民处境的关注,他试图通过文字将农民的困境呈现给更多的人。这也是苏轼一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所体现。他用简练的语言和直接的表达,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困境,呼吁人们关注农民的权益,改善社会现状。这首诗词通过对农民命运的关切,表达了苏轼对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价值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怨愤劫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táo quàn nóng liù shǒu
和陶劝农六首

zī ěr hàn lí, jūn shì yī mín.
咨尔汉黎,均是一民。
bǐ yí bù xùn, fū qǐ qí zhēn.
鄙夷不训,夫岂其真。
yuàn fèn jié zhì, xún gē xiāng yīn.
怨愤劫质,寻戈相因。
qī mán mò sù, qū zì wǒ rén.
欺谩莫诉,曲自我人。

“怨愤劫质”平仄韵脚

拼音:yuàn fèn jié zhì
平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怨愤劫质”的相关诗句

“怨愤劫质”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怨愤劫质”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怨愤劫质”出自苏轼的 《和陶劝农六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