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巢何足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故巢何足恋”全诗
谁知声?画?画,亦自意重重。
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
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涪州得山胡?善鸣,出黔中?》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涪州得山胡?善鸣,出黔中?》是苏轼(宋代文学家)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终日关押在竹笼中的山胡,回首时爱惜它那翠绿的茸毛。谁知道它发出的声音有如画中的山水,意境深远。夜晚住宿在烟雾弥漫的浦口,早晨鸣叫时太阳正升到峰顶。原来它的巢穴何必留恋,鹰隼怎能容忍。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山胡(一种鸟类)为主题,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苏轼观察到山胡被关在笼子里,感到它的声音和景色仿佛是绘画般美妙,充满了意境和深远的内涵。他写道山胡夜宿的浦口充满了烟雾,当它在早晨高处鸣叫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峰顶,这种自由的场景使得它的巢穴显得渺小不足为道。最后,苏轼提到鹰隼,暗示自己和其他志向高远、追求自由的人一样,不会甘于受限制。
赏析:
苏轼通过描述山胡的境遇,表达了自己对自由与追求的向往。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胡的美丽和自由,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诗中融入了艺术与自然的结合,通过对山胡的描写,展示了苏轼对自然与艺术的独特感受。他通过对山胡和自然景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苏轼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敏感和欣赏。
“故巢何足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ú zhōu dé shān hú? shàn míng, chū qián zhōng?
涪州得山胡?善鸣,出黔中?
zhōng rì suǒ yún lóng, huí tóu xī cuì rōng.
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
shéi zhī shēng? huà? huà, yì zì yì chóng chóng.
谁知声?画?画,亦自意重重。
yè sù yān shēng pǔ, cháo míng rì shàng fēng.
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
gù cháo hé zú liàn, yīng sǔn qǐ néng róng.
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
“故巢何足恋”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