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畔枕屏山掩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头畔枕屏山掩恨”全诗
头畔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次韵回文三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回文三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羞云敛惨伤春暮,
细缕诗成织意深。
头畔枕屏山掩恨,
日昏尘暗玉窗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日黄昏时一位心情忧伤的诗人。他坐在床上,看着窗外的羞怯的云,感到自己内心的伤痛。他用细腻的词句编织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诗篇。他低头倚靠着枕头,山峦遮挡住了他内心的忧愁,太阳的落下使房间中弥漫着尘埃,琴声也被昏暗的光线所掩盖。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诗中的羞云、春暮、细缕诗成等词语,细腻地描绘了春天黄昏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忧伤、凄凉的氛围。诗人头畔的枕屏山,象征着他内心的痛苦和隐秘,而日昏尘暗、玉窗琴的描写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郁闷与困顿。
诗人苏轼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细微之处,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沉思和感慨,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头畔枕屏山掩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huí wén sān shǒu
次韵回文三首
xiū yún liǎn cǎn shāng chūn mù, xì lǚ shī chéng zhī yì shēn.
羞云敛惨伤春暮,细缕诗成织意深。
tóu pàn zhěn píng shān yǎn hèn, rì hūn chén àn yù chuāng qín.
头畔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头畔枕屏山掩恨”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四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