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当授椽笔”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当授椽笔”全诗
衣冠万国会,陵寝百神朝。
夏鼎传归启,虞羹想见尧。
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两首挽辞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御气方尊极,
乘云已泬寥。
衣冠万国会,
陵寝百神朝。
中文译文:
皇帝的威严已经达到了最高点,
乘着云彩已经飘然远去。
各国的贵族在朝廷集会,
祭拜陵墓的百神也来朝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英宗皇帝的离世和对他的挽歌。诗的开头描述了皇帝的威严已经达到了极点,御气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和权威。接着,诗人用乘云已泬寥的意象,形容皇帝已经驾着云彩飘然离去,象征着他的离世和超凡的境界。
下半部分描绘了皇帝离世后的场景。衣冠万国会,指的是各国的贵族齐聚朝廷,表示他们对皇帝的致敬和哀悼。陵寝百神朝,指的是祭拜陵墓的百神前来朝拜,显示了皇帝的伟大和受到神灵崇敬。
整首诗通过对皇帝离世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尊崇地位和伟大功绩,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二首:
夏鼎传归启,
虞羹想见尧。
谁当授椽笔,
论德在琼瑶。
中文译文:
夏朝的鼎传承被重新启动,
虞舜曾经品尝的美味虞羹令人怀念尧帝。
谁将接过传家之宝笔,
以美玉琼瑶来议论美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代传世之物和传世之美食为象征,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挽歌和对接班人的期望。诗的开头提到夏鼎传归启,夏鼎是古代传世之物的象征,指的是皇位的传承被重新启动,意味着英宗皇帝已逝世,接班人即将上位。
接下来提到虞羹想见尧,虞羹是古代传世之美食的象征,象征着美好的时代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虞羹令人怀念尧帝,表达了对过去伟大统治者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谈到传家之宝笔和美德。传家之宝笔指的是接班人将接过皇位的象征,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以美玉琼瑶来议论美德,表示接班人应该用美好的言行来表达对美德的推崇和追求。
整首诗透过对传世之物和美食的描绘,寄托了对英宗皇帝的哀思和对接班人的期望。诗人希望接班人能够承继英宗皇帝的治理之道,并以高尚的美德来引领国家,使国家继续繁荣昌盛。
这两首《英宗皇帝挽辞》诗词以崇高的语言和象征意象,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对接班人的责任和期望进行了寄托。它们展现了王安石作为宋代文学家的才华和对皇帝的赞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帝的崇拜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谁当授椽笔”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īng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èr shǒu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
yù qì fāng zūn jí, chéng yún yǐ jué liáo.
御气方尊极,乘云已泬寥。
yì guān wàn guó huì, líng qǐn bǎi shén cháo.
衣冠万国会,陵寝百神朝。
xià dǐng chuán guī qǐ, yú gēng xiǎng jiàn yáo.
夏鼎传归启,虞羹想见尧。
shuí dāng shòu chuán bǐ, lùn dé zài qióng yáo.
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谁当授椽笔”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