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风幡境亦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道风幡境亦空”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dào fēng fān jìng yì k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道风幡境亦空”全诗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宋代   黄庭坚
树底蒲团禅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
有人试问西来事,无处安排玉如意。
方者风旛动不同,不道风幡境亦空
开口已非无问处,高僧不语人归去。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是宋代文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树底蒲团禅老家,
高僧倚坐日西斜。
有人试问西来事,
无处安排玉如意。
方者风旛动不同,
不道风幡境亦空。
开口已非无问处,
高僧不语人归去。

诗意:
这首诗以承天寺法堂前的柏树为背景,描绘了一位高僧坐在蒲团上,观察着日落的景象。有人试图向高僧询问来自西方的事情,但高僧无法给予满意的答复。诗人通过表现高僧的沉默,凸显了人们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困惑和无处求解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承天寺法堂前的柏树和高僧的描写,把人们对于存在意义和宇宙奥秘的追问与高僧的沉默相对照。柏树代表了长久、坚强和沉稳,而高僧则象征着智慧和超越尘世的境地。诗中的高僧不语,表明他已经超越了人世的烦恼,对于人们的困惑和问题不予回应。这种沉默传达出一种超越言语的智慧,暗示人们应该通过内心的冥想和领悟来寻求答案。

诗中的"玉如意"和"风旛"都是象征物,代表了人们对于心灵的追求和对于真理的探索。然而,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处安排的境地,意味着人们无法在世俗的物质世界中找到满足内心渴望的答案。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与困惑,强调了超脱尘世的智慧和超越言语的境地。黄庭坚通过这首诗词传达了禅宗的思想,呼唤人们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探索内心的智慧和真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道风幡境亦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ì tí chéng tiān sì fǎ táng qián bǎi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shù dǐ pú tuán chán lǎo jiā, gāo sēng yǐ zuò rì xī xié.
树底蒲团禅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
yǒu rén shì wèn xī lái shì, wú chǔ ān pái yù rú yì.
有人试问西来事,无处安排玉如意。
fāng zhě fēng fān dòng bù tóng, bù dào fēng fān jìng yì kōng.
方者风旛动不同,不道风幡境亦空。
kāi kǒu yǐ fēi wú wèn chù, gāo sēng bù yǔ rén guī qù.
开口已非无问处,高僧不语人归去。

“不道风幡境亦空”平仄韵脚

拼音:bù dào fēng fān jìng yì kō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道风幡境亦空”的相关诗句

“不道风幡境亦空”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道风幡境亦空”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道风幡境亦空”出自黄庭坚的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