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哨无宁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虏哨无宁处”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大行皇帝挽诗六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ǔ shào wú níng ch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虏哨无宁处”全诗

《大行皇帝挽诗六首》
宋代   刘克庄
虏哨无宁处,龙颜有隐忧。
未曾御戎服,已报走旃裘。
地拓黄河土,天烧赤壁舟。
奈何投柱斧,不待献俘囚。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大行皇帝挽诗六首》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大行皇帝挽诗六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虏哨无宁处,龙颜有隐忧。
未曾御戎服,已报走旃裘。
地拓黄河土,天烧赤壁舟。
奈何投柱斧,不待献俘囚。

中文译文:
敌军的哨声无处不在,皇帝的神情充满忧虑。
尚未穿上战袍,却已经送别了华丽的衣袍。
开垦黄河的土地,天火焚烧着赤壁的船只。
可惜我投降的斧头,却没有等到献出俘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皇帝在战乱中的困境和痛苦。诗中的皇帝面临着来自敌军的威胁,他时刻听到敌军的哨声,没有安宁的地方。皇帝的神情充满着忧虑,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处境不妙。

诗中提到了皇帝未曾穿上战袍,却已经送别了华丽的衣袍,这表明他还没有亲自上阵参与战斗,却已经失去了尊严和豪华的生活。这种自愿放弃华美生活的决定,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利益,但也带来了痛苦和无奈。

诗中还描绘了战乱的场景。黄河是中原的母亲河流,但在这次战乱中,大地被拓宽,黄河的土地被占据。赤壁是指赤壁之战,这里用来象征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天火焚烧着赤壁的船只,暗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他说自己投降的斧头没有等到机会献出俘虏,暗示他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却没有被允许。这种无法实现自己意愿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苦闷和无力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皇帝在战乱中的痛苦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虏哨无宁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à xíng huáng dì wǎn shī liù shǒu
大行皇帝挽诗六首

lǔ shào wú níng chù, lóng yán yǒu yǐn yōu.
虏哨无宁处,龙颜有隐忧。
wèi zēng yù róng fú, yǐ bào zǒu zhān qiú.
未曾御戎服,已报走旃裘。
dì tà huáng hé tǔ, tiān shāo chì bì zhōu.
地拓黄河土,天烧赤壁舟。
nài hé tóu zhù fǔ, bù dài xiàn fú qiú.
奈何投柱斧,不待献俘囚。

“虏哨无宁处”平仄韵脚

拼音:lǔ shào wú níng ch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虏哨无宁处”的相关诗句

“虏哨无宁处”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虏哨无宁处”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虏哨无宁处”出自刘克庄的 《大行皇帝挽诗六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