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欲谁和”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诗成欲谁和”全诗
西山避之逃,东山开为门。
木石所不捍,土沙固随奔。
东西两随海,势已无完坤。
如何中流居,独遏万里浑。
坤维赖系得,地灵烦窥扪。
不然已飘泊,两分不相存。
禹力所不除,天意固可论。
余欲沉九渊,下视万古根。
畏强激常情,中立爱此墩。
诗成欲谁和,感慨心徒烦。
分类:
作者简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金山》王令 翻译、赏析和诗意
《金山》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江从天来,意欲以地分。
西山避之逃,东山开为门。
木石所不捍,土沙固随奔。
东西两随海,势已无完坤。
如何中流居,独遏万里浑。
坤维赖系得,地灵烦窥扪。
不然已飘泊,两分不相存。
禹力所不除,天意固可论。
余欲沉九渊,下视万古根。
畏强激常情,中立爱此墩。
诗成欲谁和,感慨心徒烦。
诗意解析:
《金山》这首诗词描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它对土地的影响。诗中通过描述长江的流动,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不可阻挡的势头。长江从天而降,似乎意欲将大地分割开来。西边的山脉躲避不及,东边的山脉则成为长江的门户。无论是坚固的木石还是沉重的土沙,都无法阻挡长江的奔流。长江东西两岸随波逐流,地势已经无法保持完整和稳定。主人公虽然居住在中流,但却无法阻止长江的狂澜,仿佛孤立在波涛汹涌的万里之中。大地依赖着长江的滋养,但也因此感到不安和烦扰。如果没有长江的滋润,大地将漂泊不定,分裂成无法共存的两部分。诗中提到了大禹治水的力量无法消除长江的冲击,这暗示了长江的力量超乎人力的范畴,是天意所决定的。最后,主人公表达了自己愿意沉入九渊,俯视万古根基的愿望,表明他敬畏强大的力量,但又热爱中立的立场。
赏析:
《金山》通过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和其对大地的影响,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力感。诗中的长江象征着自然界无穷的力量和变化,而主人公则代表了人类的微弱和无力。长江的流动和冲击使大地变得不稳定和分裂,这在诗中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的渺小和无法左右的境地。然而,诗人并没有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抗拒,相反,他敬畏和爱慕这种力量,表达了一种中立的立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处境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诗成欲谁和”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īn shān
金山
cháng jiāng cóng tiān lái, yì yù yǐ dì fēn.
长江从天来,意欲以地分。
xī shān bì zhī táo, dōng shān kāi wèi mén.
西山避之逃,东山开为门。
mù shí suǒ bù hàn, tǔ shā gù suí bēn.
木石所不捍,土沙固随奔。
dōng xī liǎng suí hǎi, shì yǐ wú wán kūn.
东西两随海,势已无完坤。
rú hé zhōng liú jū, dú è wàn lǐ hún.
如何中流居,独遏万里浑。
kūn wéi lài xì dé, dì líng fán kuī mén.
坤维赖系得,地灵烦窥扪。
bù rán yǐ piāo bó, liǎng fēn bù xiāng cún.
不然已飘泊,两分不相存。
yǔ lì suǒ bù chú, tiān yì gù kě lùn.
禹力所不除,天意固可论。
yú yù chén jiǔ yuān, xià shì wàn gǔ gēn.
余欲沉九渊,下视万古根。
wèi qiáng jī cháng qíng, zhōng lì ài cǐ dūn.
畏强激常情,中立爱此墩。
shī chéng yù shuí hé, gǎn kǎi xīn tú fán.
诗成欲谁和,感慨心徒烦。
“诗成欲谁和”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