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斗曾得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救斗曾得伤”全诗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五》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五》是宋代晁补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驱马马走山,
回车车渐水,
涂穷我何适,
恸哭盈襟泪。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游历西部山水的心境。他驾驭着马匹穿越山峦,回首时,马车已经行至水边。诗人感慨自己穷困潦倒,不知何处可去,内心悲伤之情溢于言表,泪水满襟。
巢居识风声,
穴藏知雨意,
救斗曾得伤,
缨冠亦可已。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隐居中的生活。他在栖身之处能够感知到风的声音,隐藏在洞穴中能够预知雨水的意味。诗人曾经经历过战乱,也曾在战斗中受伤,现在他已经放下了战争的纷扰,戴上了文士的缨冠,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这首诗词流露出晁补之内心深处对战乱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体验,表达了对安宁和平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逝去的战争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救斗曾得伤”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 guī qī shǒu cì yùn hé sì zhōu shí wǔ shū fù wǔ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五
qū mǎ mǎ zǒu shān, huí chē chē jiàn shuǐ,
驱马马走山,回车车渐水,
tú qióng wǒ hé shì, tòng kū yíng jīn lèi,
涂穷我何适,恸哭盈襟泪,
cháo jū shí fēng shēng, xué cáng zhī yǔ yì,
巢居识风声,穴藏知雨意,
jiù dòu céng dé shāng, yīng guān yì kě yǐ,
救斗曾得伤,缨冠亦可已,
“救斗曾得伤”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