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竦琅玕不怕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节竦琅玕不怕风”全诗
稍放西边深二丈,端如幽谷茂林中。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大雨後咏南轩竹二绝句》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大雨后咏南轩竹二绝句》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雨后南轩竹的景色。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叶开翡翠才通日,
节竦琅玕不怕风。
稍放西边深二丈,
端如幽谷茂林中。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大雨过后的南轩竹为题材,通过描写竹叶的翠绿和竹节的坚韧,表达了竹子在风雨中依然保持挺拔的姿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雨后的南轩竹为描写对象,通过对竹叶和竹节的描绘,展示了竹子的美态和特质。首句"叶开翡翠才通日",用翡翠来形容竹叶的颜色,表达了竹叶绿意盎然的美丽。"节竦琅玕不怕风"一句,用琅玕(坚硬的玛瑙)来形容竹节的坚韧,表达了竹子不畏风吹雨打的顽强品质。
接下来的两句"稍放西边深二丈,端如幽谷茂林中",通过形容竹子高耸入云,犹如幽谷之中的茂密树林,给人以宁静和神秘的感觉。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竹子的独特之美和生命力。
这首诗词通过对竹子的描写,既表达了竹子的形态之美,也寓意了竹子的坚韧与顽强。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深邃之感,引发读者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苏辙深厚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
“节竦琅玕不怕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à yǔ hòu yǒng nán xuān zhú èr jué jù
大雨後咏南轩竹二绝句
yè kāi fěi cuì cái tōng rì, jié sǒng láng gān bù pà fēng.
叶开翡翠才通日,节竦琅玕不怕风。
shāo fàng xī biān shēn èr zhàng, duān rú yōu gǔ mào lín zhōng.
稍放西边深二丈,端如幽谷茂林中。
“节竦琅玕不怕风”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