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寻东刹论兹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稍寻东刹论兹事”出自宋代陈师道的《寄李学士》,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o xún dōng shā lùn zī shì,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稍寻东刹论兹事”全诗

《寄李学士》
宋代   陈师道
眼看游旧半东都,五岁曾无一纸书。
平日齐名多早达,暮年同国未情疏。
稍寻东刹论兹事,赖有西方托後车。
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

分类:

作者简介(陈师道)

陈师道头像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寄李学士》陈师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李学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师道。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感慨,表达了对友人李学士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眼看游旧半东都,
五岁曾无一纸书。
平日齐名多早达,
暮年同国未情疏。
稍寻东刹论兹事,
赖有西方托后车。
说与杜郎须著便,
不应濠上始知鱼。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展现了作者陈师道的一生经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眼看游旧半东都”,揭示了作者在东京城(即东都)流连往事的心境。接着,“五岁曾无一纸书”,表明了作者在幼年时缺乏教育的机会,这句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教育的不完善。

接下来的两句“平日齐名多早达,暮年同国未情疏”,表达了作者在年轻时名声鹊起,早早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但到了晚年,他与国家的情感依然紧密相连,没有疏远。这种情感的坚持和深厚让人感到敬佩。

下半首,作者逐渐转向对友人李学士的思念。他说“稍寻东刹论兹事”,表明自己在东京城的佛寺中寻找李学士,想与他交流心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亲自与李学士相会。这时,作者表达了对西方的依赖,“赖有西方托后车”,西方可能指代佛教,也可以理解为寄托他情感的地方。

最后两句“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表明作者希望通过写诗与李学士交流,表达自己的心情,以期得到友人的回应。他认为,只有与李学士分享自己的感受,才能让李学士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就像鱼只有在濠(鱼塘)上才能感受到自由一样。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作者的真挚情感和对教育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东西方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交流的渴望。整首诗词构思巧妙,情感深沉,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稍寻东刹论兹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lǐ xué shì
寄李学士

yǎn kàn yóu jiù bàn dōng dōu, wǔ suì céng wú yī zhǐ shū.
眼看游旧半东都,五岁曾无一纸书。
píng rì qí míng duō zǎo dá, mù nián tóng guó wèi qíng shū.
平日齐名多早达,暮年同国未情疏。
shāo xún dōng shā lùn zī shì, lài yǒu xī fāng tuō hòu chē.
稍寻东刹论兹事,赖有西方托後车。
shuō yǔ dù láng xū zhe biàn, bù yīng háo shàng shǐ zhī yú.
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

“稍寻东刹论兹事”平仄韵脚

拼音:shāo xún dōng shā lùn zī shì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稍寻东刹论兹事”的相关诗句

“稍寻东刹论兹事”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稍寻东刹论兹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稍寻东刹论兹事”出自陈师道的 《寄李学士》,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