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更向手中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殷勤更向手中吹”出自唐代杨巨源的《折杨柳/和练秀才杨柳》,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 qín gèng xiàng shǒu zhōng chu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殷勤更向手中吹”全诗

《折杨柳/和练秀才杨柳》
唐代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分类: 折柳惜别送别 折杨柳

作者简介(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折杨柳/和练秀才杨柳翻译及注释

翻译
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注释
⑴和练秀才杨柳:诗题一作“折杨柳”,乐府歌曲,属横吹曲。
⑵曲尘丝: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尘:一作“烟”。
⑶向:一作“肯”。

折杨柳/和练秀才杨柳赏析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从诗意看,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此情此景,俨然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谓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这种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两句之所以耐人寻味,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殷勤更向手中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é yáng liǔ hé liàn xiù cái yáng liǔ
折杨柳/和练秀才杨柳

shuǐ biān yáng liǔ qū chén sī, lì mǎ fán jūn zhé yī zhī.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wéi yǒu chūn fēng zuì xiāng xī, yīn qín gèng xiàng shǒu zhōng chuī.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殷勤更向手中吹”平仄韵脚

拼音:yīn qín gèng xiàng shǒu zhōng chuī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殷勤更向手中吹”的相关诗句

“殷勤更向手中吹”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殷勤更向手中吹”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殷勤更向手中吹”出自杨巨源的 《折杨柳/和练秀才杨柳》,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