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而通”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感而通”出自宋代释智朋的《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gǎn ér t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不感而通”全诗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宋代   释智朋
寂钉不动,感而遂通,癞马系枯椿。
寂而常动,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绝罗笼。
不下禅床,一喝耳聋,不妨游戏人事海中。

分类: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释智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寂静和动荡两种状态的对比,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修行的观念。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寂钉不动,感而遂通,
癞马系枯椿。
寂而常动,不感而通,
四方八面绝罗笼。
不下禅床,一喝耳聋,
不妨游戏人事海中。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禅宗修行中的两种状态,表达了人在修行中的境界和体验。诗人描述了静谧和动荡两种境况下的体悟,以及禅修对于个体的影响。

赏析:
诗词开篇以“寂钉不动,感而遂通”描绘了禅修中的静谧状态。寂静之中,人们能够触摸到内心深处的通透与智慧。然而,接下来的一句“癞马系枯椿”则暗示了即使在寂静之中,我们也可能会被外在的烦恼所困扰,如同一匹患有疥癣的马被栓在了干枯的椿树上。这种矛盾的描绘表达了修行过程中内外的对立和冲突。

接着,诗句转向了另一种状态:“寂而常动,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绝罗笼”。这里的“寂而常动”指的是内心保持安宁而外在环境却在不断变动。尽管外界环境纷繁无常,但修行者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通透,不受外物所动。这种境界使得修行者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不再受到外界罗网的困扰,实现了灵性的自由。

最后两句“不下禅床,一喝耳聋,不妨游戏人事海中”则表达了修行者不再被禅床所限制,而是能够在纷繁的人世间游戏人事。这并非是对修行的否定,而是指修行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不被外界的喧嚣所侵扰。修行者将境界提升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状态,能够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这首诗词通过对禅修境界的描绘,深入探讨了禅宗修行的哲学思想和境界体验。通过对静与动、内心与外界的对比与结合,诗人将修行者的境界描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禅修的精神内涵和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感而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qīng yī bǎi liù shí jiǔ shǒu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jì dīng bù dòng, gǎn ér suì tōng,
寂钉不动,感而遂通,
lài mǎ xì kū chūn.
癞马系枯椿。
jì ér cháng dòng,
寂而常动,
bù gǎn ér tōng, sì fāng bā miàn jué luó lóng.
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绝罗笼。
bù xià chán chuáng, yī hē ěr lóng,
不下禅床,一喝耳聋,
bù fáng yóu xì rén shì hǎi zhōng.
不妨游戏人事海中。

“不感而通”平仄韵脚

拼音:bù gǎn ér tōng
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感而通”的相关诗句

“不感而通”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感而通”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感而通”出自释智朋的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