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肯见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青萍肯见疑”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酬别令狐补阙》,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píng kěn jiàn y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青萍肯见疑”全诗

《酬别令狐补阙》
唐代   李商隐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
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分类:

作者简介(李商隐)

李商隐头像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酬别令狐补阙》李商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酬别令狐补阙》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
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中文译文:
离别尚未完全,回程已经到了秋天。
修整直谏的青苔草,又添写行赋的诗篇。
送来的锦缎段知无所报,送去的青菱草却有疑虑。
人生总有通达和困顿,公卿们系于国家的安危。
醒来的白露鹤离开众侣,蜉蝣在吸风的时候拥抱枝。
弹冠的士人仿佛置身事外,又到了扫门的时候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与令狐补阙分别后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别离之情的惜别、对归程之途的期待,以及对公卿身份的思考等。

诗的前两句“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反映了离别之情,虽然夏天还未完全结束,但回程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这里使用了夏天和秋天作为象征,表达了草木凋零、季节更迭的寓意。

接下来的两句“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指的是令狐补阙送来的状纸(直谏草),诗人则回赠行赋的诗篇。这里引出了公卿的身份和责任,作者用“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这一对照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赞赏之事的谦虚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的官场风气。

接下来的两句“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让人深思。人生总有顺利和困顿之时,而公卿们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责任重大。

最后两句“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诗人通过描写醒来的白露鹤离开众侣和蜉蝣抱着枝叶吸风的情景,表达了士人置身事外的态度。最后一句“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既表达了士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飘忽无常的无奈,也暗示了士人世态炎凉和官场之外的淡泊情怀。

整首诗以离别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令狐补阙离去的不舍之情,深思人生的沉痛感受,以及对官场风气和自身境遇的思考,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葛,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青萍肯见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óu bié líng hú bǔ quē
酬别令狐补阙

xī bié xià réng bàn, huí tú qiū yǐ qī.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nà xiū zhí jiàn cǎo, gèng fù zèng xíng shī.
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jǐn duàn zhī wú bào, qīng píng kěn jiàn yí.
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
rén shēng yǒu tōng sāi, gōng děng xì ān wēi.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jǐng lù hè cí lǚ, xī fēng chán bào zhī.
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
dàn guān rú bù wèn, yòu dào sǎo mén shí.
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青萍肯见疑”平仄韵脚

拼音:qīng píng kěn jiàn yí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青萍肯见疑”的相关诗句

“青萍肯见疑”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青萍肯见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青萍肯见疑”出自李商隐的 《酬别令狐补阙》,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