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房涸沍掩寒扇”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阴房涸沍掩寒扇”全诗
深山穷谷不自见,安知采斫备嘉荐,阴房涸沍掩寒扇。
阳春二月朝始暾,春光潭沱度千门,明冰时出御至尊。
彤庭赫赫九仪备,腰玉煌煌千官事,明冰毕赋周在位。
忆昨沙漠寒风涨,昆仑长河冰始壮,漫汗崚嶒积亭障。
嗈嗈鸣雁江上来,禁苑池台冰复开,摇青涵绿映楼台。
豳歌七月王风始,凿冰藏用昭物轨,四时不忒千万祀。
分类:
《明冰篇》富嘉谟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明冰篇
北陆苍茫河海凝,
南山阑干昼夜冰,
素彩峨峨明月升。
深山穷谷不自见,
安知采斫备嘉荐,
阴房涸沍掩寒扇。
阳春二月朝始暾,
春光潭沱度千门,
明冰时出御至尊。
彤庭赫赫九仪备,
腰玉煌煌千官事,
明冰毕赋周在位。
忆昨沙漠寒风涨,
昆仑长河冰始壮,
漫汗崚嶒积亭障。
嗈嗈鸣雁江上来,
禁苑池台冰复开,
摇青涵绿映楼台。
豳歌七月王风始,
凿冰藏用昭物轨,
四时不忒千万祀。
中文译文:
清明的冰
北方大地苍茫一片,河海都凝结成冰,
南山的峭壁昼夜都冰封,
素色的明月悬挂高处。
深山幽谷看不到自然景象,
怎能知道人们努力采斫准备奉献,
阴房冷冷的,沉寂的扇子合上。
阳光炽烈的二月初旬,
春光流淌,千万门户迎来,
至尊御驾从明冰出发。
朝廷热闹非凡,仪仗整齐准备就绪,
微笑的官员忙碌着各自的事务,
明冰的成就彰显在周公身位。
回忆往昔,大沙漠的寒风四起,
昆仑山长河的冰开始壮丽,
冰山冰峰层层叠叠,阻挡去路。
鸿雁鸣叫,从江上飞来,
禁苑的池塘冰重新展开,
摇曳的绿树倒影在楼台之间。
七月豳歌再次响起,
凿冰保存着昭物轨迹,
四季不停,亿万盛典。
诗意:
《明冰篇》以描述冰的形成和利用为主题,通过对北方大地和南方山脉的冰的描绘,富嘉谟展现了冰的美丽和冰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诗中通过描绘明月升起、御驾从明冰出发的场景,表达了冰的纯洁和明亮,同时也表达了冰对帝王权力的象征。通过回忆沙漠的寒冷和冰的雄伟壮丽,诗人彰显了冰的力量和令人敬畏的一面。最后,诗人用七月的豳歌和四时不忒的千万祀来阐述冰的重要性和持久性。整首诗通过对冰的描绘,把冰与大自然、权力和美丽相结合,展现了富嘉谟对冰的敬意和赞美。
赏析:
《明冰篇》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冰的形成和冰的利用情景。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北方和南方的冰景来突出冰的特质。同时,诗人也通过表现冰与明月、御驾、豳歌等元素的关联,展示了冰的高洁和权力的象征意义。整首诗以明冰为主线,通过描绘冰与自然景象、权位仪仗和历史盛典的关系,展示了冰的价值和作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营造了冰的美丽和苍凉。整体上,《明冰篇》不仅展示了冰的美感和功效,更表达了对冰的深切敬意和赞美。
“阴房涸沍掩寒扇”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íng bīng piān
明冰篇
běi lù cāng máng hé hǎi níng, nán shān lán gān zhòu yè bīng, sù cǎi é é míng yuè shēng.
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昼夜冰,素彩峨峨明月升。
shēn shān qióng gǔ bù zì jiàn, ān zhī cǎi zhuó bèi jiā jiàn, yīn fáng hé hù yǎn hán shàn.
深山穷谷不自见,安知采斫备嘉荐,阴房涸沍掩寒扇。
yáng chūn èr yuè cháo shǐ tūn, chūn guāng tán tuó dù qiān mén, míng bīng shí chū yù zhì zūn.
阳春二月朝始暾,春光潭沱度千门,明冰时出御至尊。
tóng tíng hè hè jiǔ yí bèi, yāo yù huáng huáng qiān guān shì, míng bīng bì fù zhōu zài wèi.
彤庭赫赫九仪备,腰玉煌煌千官事,明冰毕赋周在位。
yì zuó shā mò hán fēng zhǎng, kūn lún cháng hé bīng shǐ zhuàng, màn hàn léng céng jī tíng zhàng.
忆昨沙漠寒风涨,昆仑长河冰始壮,漫汗崚嶒积亭障。
yōng yōng míng yàn jiāng shàng lái, jìn yuàn chí tái bīng fù kāi, yáo qīng hán lǜ yìng lóu tái.
嗈嗈鸣雁江上来,禁苑池台冰复开,摇青涵绿映楼台。
bīn gē qī yuè wáng fēng shǐ, záo bīng cáng yòng zhāo wù guǐ, sì shí bù tè qiān wàn sì.
豳歌七月王风始,凿冰藏用昭物轨,四时不忒千万祀。
“阴房涸沍掩寒扇”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