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长歌揽大荒”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披发长歌揽大荒”出自清代苏曼殊的《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ī fà cháng gē lǎn dà huā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披发长歌揽大荒”全诗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清代   苏曼殊
其一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其二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分类: 写景怀古抒情苦闷

作者简介(苏曼殊)

苏曼殊头像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苏曼殊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朝代:清代
作者:苏曼殊

其一蹈海鲁连不帝秦,
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
洒上鲛绡赠故人。

其二海天龙战血玄黄,
披发长歌揽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

中文译文:

第一首:
朝代沉浮,国家兴衰,就像海洋的波涛,又像山河的起伏。我离开了故土,漂泊于茫茫烟水之中。国家的民众深感孤独与愤怒,英雄们的眼泪洒在了鲛绡之上,送给了故友。

第二首:
海洋和天空是英雄们战斗的场所,他们在血与火中奋战,血染了战袍,战场上弥漫着玄黄的色彩。他们披发长歌,拥抱着辽阔的荒原。易水在萧萧作响,人们离去了,只剩下明亮的月光,洁白如霜。

诗意和赏析:
这两首诗描绘了动荡时期的社会景象和英雄壮志。作者通过对国家兴衰的描绘以及英雄们的悲壮情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第一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蹈海喻指作者身处动荡时期,背离故土,面对茫茫未知的境遇。国家的民众感到孤独和愤怒,英雄们的眼泪代表着他们对国家的痛心和忠诚,这些眼泪洒在鲛绡上,寄托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和祝福。

第二首诗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英雄们在海洋和天空中的战斗场景。他们勇敢无畏,用鲜血和歌声铸就了壮丽的战斗画卷。易水的萧萧之音象征着战争和离别的哀愁,然而在人们离去之后,只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宁静和寂寞。

整体而言,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英雄壮举的思考和赞美。通过描绘动荡时期的景象,以及英雄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英雄的关注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离愁别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披发长歌揽大荒”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ǐ shī bìng huà liú bié tāng guó dùn èr shǒu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qí yī
其一
dǎo hǎi lǔ lián bù dì qín, máng máng yān shuǐ zhe fú shēn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guó mín gū fèn yīng xióng lèi, sǎ shàng jiāo xiāo zèng gù rén.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qí èr
其二
hǎi tiān lóng zhàn xuè xuán huáng, pī fà cháng gē lǎn dà huāng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
yì shuǐ xiāo xiāo rén qù yě, yì tiān míng yuè bái rú shuāng.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披发长歌揽大荒”平仄韵脚

拼音:pī fà cháng gē lǎn dà huā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披发长歌揽大荒”的相关诗句

“披发长歌揽大荒”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披发长歌揽大荒”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披发长歌揽大荒”出自苏曼殊的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