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全诗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
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作者简介(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原道翻译及注释
翻译
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的德。凡是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4]
自从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后,秦始皇焚烧诗书,黄老学说盛行于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那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人,不归入杨朱学派,就归入墨翟学派;不归入道学,就归入佛学。归入了那一家,必然轻视另外一家。尊崇所归入的学派,就贬低所反对的学派;依附归入的学派,就污蔑反对的学派。唉!后世的人想知道仁义道德的学说,到底听从谁的呢?道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佛家也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研究孔学的人,听惯了他们的话,乐于接受他们的荒诞言论而轻视自己,也说“我们的老师曾向他们学习”这一类话。不仅在口头说,而且又把它写在书上。唉!后世的人即使要想知道关于仁义道德的学说,又该向谁去请教呢?
人们喜欢听怪诞的言论真是太过份了!他们不探求事情的起源,不考察事情的结果,只喜欢听怪诞的言论。古代的人民只有四类,今天的人民有了六类。古代负有教育人民的任务的,只占四类中的一类,今天却有三类。务农的一家,要供应六家的粮食;务工的一家,要供应六家的器用;经商的一家,依靠他服务的有六家。又怎么能使人民不因穷困而去偷盗呢?
古时候,人民的灾害很多。有圣人出来,才教给人民以相生相养的生活方法,做他们的君王或老师。驱走那些蛇虫禽兽,把人们安顿在中原。天冷就教他们做衣裳,饿了就教他们种庄稼。栖息在树木上容易掉下来,住在洞穴里容易生病,于是就教导他们建造房屋。又教导他们做工匠,供应人民的生活用具;教导他们经营商业,调剂货物有无;发明医药,以拯救那些短命而死的人;制定葬埋祭祀的制度,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恩爱感情;制定礼节,以分别尊卑秩序;制作音乐,以宣泄人们心中的郁闷;制定政令,以督促那些怠惰懒散的人;制定刑罚,以铲除那些强暴之徒。因为有人弄虚作假,于是又制作符节、印玺、斗斛、秤尺,作为凭信。因为有争夺抢劫的事,于是设置了城池、盔甲、兵器来守卫家国。总之,灾害来了就设法防备;祸患将要发生,就及早预防。如今道家却说:“如果圣人不死,大盗就不会停止。只要砸烂斗斛、折断秤尺,人民就不会争夺了。”唉!这都是没有经过思考的话罢了。如果古代没有圣人,人类早就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没有羽毛鳞甲以适应严寒酷暑,也没有强硬的爪牙来夺取食物。
因此说,君王,是发布命令的;臣子,是执行君王的命令并且实施到百姓身上的;百姓,是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来供奉在上统治的人的。君王不发布命令,就丧失了作为君王的权力;臣子不执行君王的命令并且实施到百姓身上,就失去了作为臣子的职责;百姓不生产粮食、丝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来供应在上统治的人,就应该受到惩罚。如今佛家却说,一定要抛弃你们的君臣关系,消除你们的父子关系,禁止你们相生相养的办法,以便追求那些所谓清净寂灭的境界。唉呀!他们也幸而出生在三代之后,没有被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所贬斥。他们又不幸而没有出生在三代以前,没有受到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的教导。
五帝与三王,他们的名号虽然不同,但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是相同的。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些事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的智慧。如今道家却说:“为什么不实行远古的无为而治呢?”这就好象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么你不穿简便的葛衣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不光喝水,岂不简单得多!”《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他的光辉道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顿好他的家庭;要整顿好他的家庭,必须先进行自身的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作父亲,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们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国的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舒应当惩罚。”如今,却尊崇夷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
我所谓先王的政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从仁义再向前进就是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做德。讲仁义道德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义道德的法式就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它们教育的人民是士、农、工、商,它们的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它们的衣服是麻布丝绸,它们的居处是房屋,它们的食物是粮食、瓜果、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人活着就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死了就是结束了自然的常态。祭天则天神降临,祭祖则祖先的灵魂来享用。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从中选取过一些但选得不精,论述过一些但并不全面。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能够实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那么,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平民的住宅。发扬先王之道作为治理天下的标准,使鳏寡孤独、残疾以及长年患病的人得到照料,这样做大约也就可以了!
注释
(1)宜:合宜。《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2)之:往。
(3)煦煦(xǔ许):和蔼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
(4)孑孑(jié洁):琐屑细小的样子。
(5)黄老:汉初道家学派,把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共同尊为道家始祖。
(6)杨: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主张“轻物重生”、“为我”。墨: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主张“兼爱”、“薄葬”。《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7)污 (wū污):污蔑,诋毁。
(8)诞:荒诞。自小:自己轻视自己。
(9)云尔:语助词,相当于“等等”。关于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及《孔子家语·观周》都有记载。
(10)四:指士、农、工、商四类。
(11)六:指士、农、工、商,加上和尚、道士。
(12)资:依靠。焉:代词,指做生意。
(13)宫室:泛指房屋。
(14)宣:宣泄。湮(yān烟)郁:郁闷。
(15)强梗:强暴之徒。
(16)符:古代一种凭证,以竹、木、玉、铜等制成,刻有文字,双方各执一半,合以验真伪。玺(xī西):玉制的印章。斗斛:量器。权衡:秤锤及秤杆。
(17)以上几句语出《庄子·胠箧》。《老子》也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8)其:指佛家。
(19)而:尔,你。下同。
(20)“清净寂灭”:佛家以离开一切恶行烦扰为清净。《俱舍论》卷十六:“诸身语意三种妙行,名身语意三种清净,暂永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寂灭:梵语“湼盘”的意译。指本体寂静,离一切诸相(现实世界)。《无量寿经》:“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21)三代:指夏、商、周三朝。黜(chù处)贬斥。
(22)其:指道家。
(23)传(zhuàn撰):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称“传”。这里的引文出自《礼记·大学》。
(24)天常:天性。
(25)夷:中国古代汉族对其他民族的通称。
(26)进:同化。
(27)经:指儒家经典。二句出自《论语·八佾》。
(28)引文见《诗经·鲁颂·閟宫》。戎狄:古代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膺:攻伐。荆舒:古代指东南方的少数民族。
(29)几何:差不多。胥:沦落。
(30)郊:郊祀,祭天。假:通“格”,到。
(31)庙:祭祖。
(32)文:周文王姬昌。武: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孟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孔子再传弟子,被后来的儒家称为“亚圣”。
(33)荀: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孙卿。战国末年思想家、教育家。扬:扬雄(约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思想家。
(34)庐:这里作动词。其居:指佛寺、道观。
(35)鳏(guān关):老而无妻。独:老而无子。
(36)庶乎:差不多、大概。
原道赏析
在《原道》中,韩愈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对儒道的理解:“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以此为据,他批评了道家舍仁义而空谈道德的“道德”观。他回顾了先秦以来杨墨、佛老等异端思想侵害儒道,使仁义道德之说趋于混乱的历史,对儒道衰坏、佛老横行的现实深表忧虑。文章以上古以来社会历史的发展为证,表彰了圣人及其开创的儒道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功绩,论证了儒家社会伦理学说的历史合理性,并以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为对比,批评了佛老二家置天下国家于不顾的心性修养论的自私和悖理,揭示了它们对社会生产生活和纲常伦理的破坏作用,提出了“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的具体措施。
《原道》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提出了一个“道统”的授受体系。韩愈在重申了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后,总结说:“斯道也,何道也? 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宋儒所乐道的“道统”的形态即由此而来。关于韩愈的“道统”说,《原道》最直接的打击对象是佛老,韩愈所要诛的“民”,也是士农工贾四民之外的佛老二民,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原道》的指责显然是不合适的。韩愈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指责佛老破坏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基于现实功利的批判无疑是有力的。唐代的僧道不纳赋税,不服徭役,所以逃丁避罪者,并集于寺观,“至武宗会昌灭佛时,官度僧尼已达二十六万多人”。
《原道》强调“君君臣臣”的等级秩序,还隐隐地将矛头指向了另一个强大的对手,藩镇。对于这一点,陈寅恪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已经揭示。他认为,韩愈在文章中屡申“夷夏之大防”,其中实包含着对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的深忧,因为安史是“西胡杂种,藩镇又是胡族或胡化的汉人”。此说虽有理,似略显迂。相比之下,倒是蒋凡先生之说更为显明。《原道》中说:“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诛。”藩镇割据之地,朝廷政令不行,租赋不入,这样的乱臣贼子,正在可诛之列。只是由于当时藩镇势力正炽,才不得已以曲笔加以诛伐《原道》之作,实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的用心。
原道创作背景
唐韩愈著。隋唐时佛教盛行,儒学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日渐衰微。韩愈在政治上排斥佛教的同时,又作此文,以维护儒学的基本观念,扫除佛教的思想影响。“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uán dào
原道
bó ài zhī wèi rén, xíng ér yí zhī zhī wèi yì, yóu shì ér zhī yān zhī wèi dào, zú hū jǐ wú dài yú wài zhī wèi dé.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rén yǔ yì wèi dìng míng, dào yǔ dé wèi xū wèi.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gù dào yǒu jūn zǐ xiǎo rén, ér dé yǒu xiōng yǒu jí.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lǎo zi zhī xiǎo rén yì, fēi huǐ zhī yě, qí jiàn zhě xiǎo yě.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zuò jǐng ér guān tiān, yuē tiān xiǎo zhě, fēi tiān xiǎo yě.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bǐ yǐ xù xù wèi rén, jié jié wéi yì, qí xiǎo zhī yě zé yí.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qí suǒ wèi dào, dào qí suǒ dào, fēi wú suǒ wèi dào yě.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qí suǒ wèi dé, dé qí suǒ dé, fēi wú suǒ wèi dé yě.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fán wú suǒ wèi dào dé yún zhě, hé rén yǔ yì yán zhī yě, tiān xià zhī gōng yán yě.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lǎo zi zhī suǒ wèi dào dé yún zhě, qù rén yǔ yì yán zhī yě, yī rén zhī sī yán yě.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zhōu dào shuāi, kǒng zǐ méi, huǒ yú qín, huáng lǎo yú hàn, fú yú jìn wèi liáng suí zhī jiān.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qí yán dào dé rén yì zhě, bù rù yú yáng, zé guī yú mò bù rù yú lǎo, zé guī yú fú.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rù yú bǐ, bì chū yú cǐ.
入于彼,必出于此。
rù zhě zhǔ zhī, chū zhě nú zhī rù zhě fù zhī, chū zhě wū zhī.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yī! hòu zhī rén qí yù wén rén yì dào dé zhī shuō, shú cóng ér tīng zhī? lǎo zhě yuē:" kǒng zǐ, wú shī zhī dì zǐ yě.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 fú zhě yuē:" kǒng zǐ, wú shī zhī dì zǐ yě.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 wèi kǒng zǐ zhě, xí wén qí shuō, lè qí dàn ér zì xiǎo yě, yì yuē" wú shī yì cháng shī zhī" yún ěr.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bù wéi jǔ zhī yú kǒu, ér yòu bǐ zhī yú qí shū.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yī! hòu zhī rén suī yù wén rén yì dào dé zhī shuō, qí shú cóng ér qiú zhī? shén yǐ, rén zhī hǎo guài yě, bù qiú qí duān, bù xùn qí mò, wéi guài zhī yù wén.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gǔ zhī wèi mín zhě sì, jīn zhī wèi mín zhě liù.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gǔ zhī jiào zhě chù qí yī, jīn zhī jiào zhě chù qí sān.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nóng zhī jiā yī, ér shí sù zhī jiā liù.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gōng zhī jiā yī, ér yòng qì zhī jiā liù.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jiǎ zhī jiā yī, ér zī yān zhī jiā liù.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nài zhī hé mín bù qióng qiě dào yě? gǔ zhī shí, rén zhī hài duō yǐ.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yǒu shèng rén zhě lì, rán hòu jiào zhī yǐ xiāng shēng xiàng yǎng zhī dào.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wèi zhī jūn, wèi zhī shī.
为之君,为之师。
qū qí chóng shé qín shòu, ér chù zhī zhōng tǔ.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hán rán hòu wèi zhī yī, jī rán hòu wèi zhī shí.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mù chù ér diān, tǔ chù ér bìng yě, rán hòu wèi zhī gōng shì.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wèi zhī gōng yǐ shàn qí qì yòng, wèi zhī jiǎ yǐ tōng qí yǒu wú, wèi zhī yī yào yǐ jì qí yāo sǐ, wèi zhī zàng mái jì sì yǐ zhǎng qí ēn ài, wèi zhī lǐ yǐ cì qí xiān hòu, wèi zhī lè yǐ xuān qí yān yù, wèi zhī zhèng yǐ lǜ qí dài juàn, wèi zhī xíng yǐ chú qí qiáng gěng.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xiāng qī yě, wèi zhī fú xǐ dòu hú quán héng yǐ xìn zhī.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xiāng duó yě, wèi zhī chéng guō jiǎ bīng yǐ shǒu zhī.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hài zhì ér wèi zhī bèi, huàn shēng ér wèi zhī fáng.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jīn qí yán yuē:" shèng rén bù sǐ, dà dào bù zhǐ.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pōu dòu zhé héng, ér mín bù zhēng.
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 wū hū! qí yì bù sī ér yǐ yǐ.
”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
rú gǔ zhī wú shèng rén, rén zhī lèi miè jiǔ yǐ.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hé yě? wú yǔ máo lín jiè yǐ jū hán rè yě, wú zhuǎ yá yǐ zhēng shí yě.
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shì gù jūn zhě, chū lìng zhě yě chén zhě, xíng jūn zhī lìng ér zhì zhī mín zhě yě mín zhě, chū sù mǐ má sī, zuò qì mǐn, tōng huò cái, yǐ shì qí shàng zhě yě.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jūn bù chū lìng, zé shī qí suǒ yǐ wéi jūn chén bù xíng jūn zhī lìng ér zhì zhī mín, zé shī qí suǒ yǐ wéi chén mín bù chū sù mǐ má sī, zuò qì mǐn, tōng huò cái, yǐ shì qí shàng, zé zhū.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jīn qí fǎ yuē, bì qì ér jūn chén, qù ér fù zǐ, jìn ér xiāng shēng xiàng yǎng zhī dào, yǐ qiú qí suǒ wèi qīng jìng jì miè zh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wū hū! qí yì xìng ér chū yú sān dài zhī hòu, bú jiàn chù yú yǔ tāng wén wǔ zhōu gōng kǒng zǐ yě.
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qí yì bù xìng ér bù chū yú sān dài zhī qián, bú jiàn zhèng yú yǔ tāng wén wǔ zhōu gōng kǒng zǐ yě.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dì zhī yǔ wáng, qí hào suī shū, qí suǒ yǐ wéi shèng yī yě.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xià gé ér dōng qiú, kě yǐn ér jī shí, qí shì suī shū, qí suǒ yǐ wéi zhì yī yě.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
jīn qí yán yuē:" hé bù wéi tài gǔ zhī wú shì"?" shì yì zé dōng zhī qiú zhě yuē:" hé bù wéi gé zhī zhī yì yě?" zé jī zhī shí zhě yuē:" hé bù wéi yǐn zhī zhī yì yě?" chuán yuē:" gǔ zhī yù míng míng dé yú tiān xià zhě, xiān zhì qí guó yù zhì qí guó zhě, xiān qí qí jiā yù qí qí jiā zhě, xiān xiū qí shēn yù xiū qí shēn zhě, xiān zhèng qí xīn yù zhèng qí xīn zhě, xiān chéng qí yì.
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rán zé gǔ zhī suǒ wèi zhèng xīn ér chéng yì zhě, jiāng yǐ yǒu wéi yě.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jīn yě yù zhì qí xīn ér wài tiān xià guó jiā, miè qí tiān cháng, zi yān ér bù fù qí fù, chén yān ér bù jūn qí jūn, mín yān ér bù shì qí shì.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kǒng zǐ zhī zuò chūn qiū yě, zhū hóu yòng yí lǐ zé yí zhī, jìn yú zhōng guó zé zhōng guó zhī.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jīng yuē:" yí dí zhī yǒu jūn, bù rú zhū xià zhī wáng.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 shī yuē: róng dí shì yīng, jīng shū shì chéng" jīn yě jǔ yí dí zhī fǎ, ér jiā zhī xiān wáng zhī jiào zhī shàng, jǐ hé qí bù xū ér wèi yí yě? fū suǒ wèi xiān wáng zhī jiào zhě, hé yě? bó ài zhī wèi rén, xíng ér yí zhī zhī wèi yì.
”《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yóu shì ér zhī yān zhī wèi dào.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zú hū jǐ wú dài yú wài zhī wèi dé.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qí wén: shī shū yì chūn qiū qí fǎ: lǐ lè xíng zhèng qí mín: shì nóng gōng jiǎ qí wèi: jūn chén fù zǐ shī yǒu bīn zhǔ kūn dì fū fù qí fú: má sī qí jū: gōng shì qí shí: sù mǐ guǒ shū yú ròu.
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qí wèi dào yì míng, ér qí wèi jiào yì xíng yě.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shì gù yǐ zhī wèi jǐ, zé shùn ér xiáng yǐ zhī wéi rén, zé ài ér gōng yǐ zhī wèi xīn, zé hé ér píng yǐ zhī wèi tiān xià guó jiā, wú suǒ chǔ ér bù dàng.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shì gù shēng zé dé qí qíng, sǐ zé jǐn qí cháng.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xiào yān ér tiān shén jiǎ, miào yān ér rén guǐ xiǎng.
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
yuē:" sī dào yě, hé dào yě?" yuē:" sī wú suǒ wèi dào yě, fēi xiàng suǒ wèi lǎo yǔ fú zhī dào yě.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yáo yǐ shì chuán zhī shùn, shùn yǐ shì chuán zhī yǔ, yǔ yǐ shì chuán zhī tāng, tāng yǐ shì chuán zhī wén wǔ zhōu gōng, wén wǔ zhōu gōng chuán zhī kǒng zǐ, kǒng zǐ chuán zhī mèng kē, kē zhī sǐ, bù dé qí chuán yān.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xún yǔ yáng yě, zé yān ér bù jīng, yǔ yān ér bù xiáng.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yóu zhōu gōng ér shàng, shàng ér wèi jūn, gù qí shì xíng.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
yóu zhōu gōng ér xià, xià ér wèi chén, gù qí shuō zhǎng.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rán zé rú zhī hé ér kě yě? yuē:" bù sāi bù liú, bù zhǐ bù xíng.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rén qí rén, huǒ qí shū, lú qí jū.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míng xiān wáng zhī dào yǐ dào zhī, guān guǎ gū dú fèi jí zhě yǒu yǎng yě.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qí yì shù hū qí kě yě!"
其亦庶乎其可也!”
“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