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出自宋代杜安世的《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诗句共22个字,诗句拼音为:gē lǐ qiān zhòng yì, cái yù gē shí lèi yǐ liú, hèn yīng gèng duō yú lèi.,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全诗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宋代   杜安世
尊前一曲歌。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
不语如痴醉。
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分类: 婉约音乐伤怀 卜算子

作者简介(杜安世)

杜安世头像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杜安世 注释

①尊前:在酒尊之前。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杜安世 赏析

  这首词类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像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ǔ suàn zǐ zūn qián yī qǔ gē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zūn qián yī qǔ gē.
尊前一曲歌。
gē lǐ qiān zhòng yì, cái yù gē shí lèi yǐ liú, hèn yīng gèng duō yú lèi.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shì wèn yuán hé shì.
试问缘何事。
bù yǔ rú chī zuì.
不语如痴醉。
wǒ yì qíng duō bù rěn wén, pà hé wǒ chéng qiáo cuì.
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的相关诗句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出自杜安世的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您也许还喜欢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