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出自唐代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诗句共12个字,诗句拼音为:jú huā hé tài kǔ, zāo cǐ liǎng chóng yá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全诗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分类: 重阳节菊花抒情

作者简介(李白)

李白头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
1.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2.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3.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4.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古诗鉴赏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登高之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ǔ yuè shí rì jí shì
九月十日即事

zuó rì dēng gāo bà, jīn zhāo gèng jǔ shāng.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jú huā hé tài kǔ, zāo cǐ liǎng chóng yáng?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相关诗句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出自李白的 《九月十日即事》,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您也许还喜欢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