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出自唐代高适的《营州歌》, 诗句共16个字,诗句拼音为:yíng zhōu shào nián yàn yuán yě, hú qiú méng róng liè chéng xià.,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全诗

《营州歌》
唐代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分类: 边塞生活

作者简介(高适)

高适头像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营州歌》高适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注释
⑴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⑵厌(yà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⑶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⑷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⑸城下(xià):郊野。
⑹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⑺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⑻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营州歌》高适 古诗鉴赏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营州歌》高适 古诗创作背景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íng zhōu gē
营州歌

yíng zhōu shào nián yàn yuán yě, hú qiú méng róng liè chéng xià.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lǔ jiǔ qiān zhōng bù zuì rén, hú ér shí suì néng qí mǎ.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的相关诗句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出自高适的 《营州歌》,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您也许还喜欢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