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四》, 诗句共12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rù qún dòng xī, guī niǎo qū lín m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全诗

《饮酒·其四》
魏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分类: 赏花菊花饮酒感伤

作者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头像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其四》陶渊明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注释
(1)这首诗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2)裛(yì意):通“浥”,沾湿。掇(duo多):采摘。英:花。
(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忧物:指酒。《文选》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忧物”说:“《毛诗》曰:‘微我无酒,以邀以游。’毛苌曰:‘非我无酒,可以忘忧也。’潘岳《秋菊赋》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远:这里作动词,使远。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4)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5)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趋:归向。
(6)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轩: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饮酒·其四》陶渊明 古诗鉴赏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惟其如此,作者非常爱菊,诗中屡次写到,而且常常把它同松联系在一起,如《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此诗首句“秋菊有佳色”,亦是对菊的倾心赞美。“有佳色”三字极朴素,“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如果换成其他秾丽字眼,比如“丽”、“粲”、“绚”之类,反倒恶俗不堪。前人称此句“洗尽古今尘俗气”(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艮斋语),并非虚誉“裛露掇其英”,带露摘花,色香俱佳。采菊是为了服食,菊可延年益寿。作者《九日闲居》就有“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之旬。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云:“辅体延年,莫斯(指菊)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可见服食菊花,是六朝的风气。屈原《离骚》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故服食菊花不仅在强身,还有志趣高洁的喻意,而通篇之高远寓意,亦皆由菊引发。

  秋菊佳色,助人酒兴,作者不觉一杯接着一杯,独自饮起酒来。《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毛《传》:“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又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相传杜康是开始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如果心中无忧,就不会想到“忘忧”,这里透出了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遗世”,遗弃、超脱俗世,主要是指不去做官。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说:“遗世之情,我原自远,对酒对菊,又加远一倍矣。”分析甚确。不过,结合“忘忧”看,这里的“遗世”,也含有愤激的成分。因为渊明本来很想做一番“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事业,只是后来在官场中亲眼看到当时政治黑暗,这才决计归隐的。

  后面六句具体叙写饮酒的乐趣和感想,描绘出一个宁静美好的境界,是对“遗世情”的形象写照。这里写的是独醉。他既没有孔融“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载孔融语)那样的豪华气派,也不像竹林名士那样“纵酒昏酣”,而是一个人对菊自酌。独饮本来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五、六两句各着一“虽”字、“自”字,就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显得那壶儿似也颇解人意,为诗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添注不已。“倾”字不仅指向杯中斟酒,还有酒壶倾尽之意,见出他自酌的时间之长,兴致之高,饮酒之多。所以从这两句到“日入”两句,不仅描写的方面不同,还包含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饮酒增多,作者的感触也多了起来。

  再下二句,“日入群动息”是总论,“归鸟趋林鸣”是于群动中特取一物以证之;也可以说,因见归鸟趋林,所以悟出日入之时正是群动止息之际。“趋”是动态,“鸣”是声音,但惟有在特别空旷静寂的环境中,才能更加显出飞鸟趋林,更加清晰地听到鸟儿的声音,这是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表现手法。而环境的宁静优美,又衬托出作者的闲适心情。这二句是写景,同时也是渊明此时志趣的寄托。渊明诗中写到鸟的很多,尤其归隐以后,常常借归鸟寓意。除此诗外,他如“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归栖”(《归鸟》),“翼翼归鸟,戢羽寒条。……矰缴奚施,已卷(倦)安劳”(《归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还有“云无心而出蚰,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结庐在人境》),“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等。这些诗中的归鸟,都是作者的艺术化身。趋林之鸟本来是无意中所见,但它却唤起了作者的感慨深思:“群动”皆有止息之时,飞鸟日落犹知还巢,人生何独不然?鸟儿始飞终归的过程,正好像是作者由出仕到归隐的生活历程。这里既是兴,也是比,又是即目写景,三者浑然一体,使人不觉,表现手法非常高妙。

  末尾写所以归隐之故,表达了隐居终身的决心。“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是古人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啸傲”谓歌咏自得,无拘无束。《饮酒》第五首《饮酒·结庐在人境》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知东轩即在此东篱内,东篱之下种有菊花。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得此生”是说不为外物所役使,按着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也就是苏东坡所说的“靖节以无事自适为得此生,则凡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东坡题跋·题渊明诗》)“得此生”和“失此生”实指归隐和做官。啸傲东轩,是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它是赞美,是庆幸,也是意愿。然而,“聊复”(姑且算是)一词,又给这一切罩上了一层无可奈何的色彩,它上承“忘忧”、“遗世”,仍然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饮酒·其四》陶渊明 古诗创作背景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的王,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此诗为第7首。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ǐn jiǔ qí sì
饮酒·其四

qiū jú yǒu jiā sè, yì lù duō qí yīng.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fàn cǐ wàng yōu wù, yuǎn wǒ yí shì qíng.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yī shāng suī dú jǐn, bēi jǐn hú zì qīng.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rì rù qún dòng xī, guī niǎo qū lín míng.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xiào ào dōng xuān xià, liáo fù dé cǐ shēng.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的相关诗句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出自陶渊明的 《饮酒·其四》,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您也许还喜欢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