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 苏轼

宋代   苏轼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来诗云与杭争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
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雷塘水干禾黍满,宝钗耕出余鸾龙。
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德麟见约来扬寄居,亦有意求扬倅。
分类: 西湖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原题: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

《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hì zài yǐng zhōu yǔ zhào dé lín tóng zhì xī hú wèi chéng gǎi yáng zhōu sān yuè shí
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

tài shān qiū háo liǎng wú qióng, jù xì běn chū xiāng xíng zhōng.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dà qiān qǐ miè yī chén lǐ, wèi jué háng yǐng shuí cí xióng.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lái shī yún yǔ háng zhēng xióng.
(来诗云与杭争雄。
wǒ zài qián táng tà hú lù, dà dī shì nǚ jí chāng fēng.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
liù qiáo héng jué tiān hàn shàng, běi shān shǐ yǔ nán píng tōng.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hū jīng èr shí wǔ wàn zhàng, lǎo fēng xí juǎn cāng yún kōng.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qiè lái yǐng wěi nòng qiū sè, yī shuǐ yíng dài zhāo líng gōng.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zuò sī wú yuè bù kě dào, jiè jūn yuè fǔ xiū tóng lóng.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
èr shí sì qiáo yì hé yǒu, huàn cǐ shí qǐng bō lí fēng.
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léi táng shuǐ gàn hé shǔ mǎn, bǎo chāi gēng chū yú luán lóng.
雷塘水干禾黍满,宝钗耕出余鸾龙。
míng nián shī kè lái diào gǔ, bàn wǒ shuāng yè hào qiū chóng.
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dé lín jiàn yuē lái yáng jì jū, yì yǒu yì qiú yáng cuì.
(德麟见约来扬寄居,亦有意求扬倅。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苏轼专题为您介绍《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苏轼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苏轼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苏轼 《九日次定国韵》苏轼 《轼近以月石砚屏献子功中书公复以涵星砚献纯》苏轼 《次天字韵答岑岩起》苏轼 《轼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穆父欲兼取二物颖叔欲》苏轼 《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嘉篇次韵为》苏轼 《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苏轼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苏轼 《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