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苏轼

宋代   苏轼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木落骚人已怨秋,
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
他日终烦顾虎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木叶凋零,孤寂的人已经因为秋天而感到愁绪万分。无法忍受平淡的景色,他写下诗篇来宣泄内心的忧愁。他渴望能够亲眼看到山谷中奔流的溪水,期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摆脱繁琐的事务,去探寻自然的美景。

赏析:
苏轼以他独特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诗词开篇即以"木落骚人已怨秋"一句,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骚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感。"不堪平远发诗愁"一句,诗人表示平淡的景色已经无法激起他的创作激情,他通过写诗来宣泄内心的郁闷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繁琐俗务的厌恶。他渴望能够亲眼目睹山谷中奔流的溪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他日终烦顾虎头"一句意味着他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解脱束缚,摆脱烦忧,去追寻自己的心灵所向往的事物。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秋天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是苏轼作品的典型特征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guō xī qiū shān píng yuǎn èr shǒu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mù luò sāo rén yǐ yuàn qiū, bù kān píng yuǎn fā shī chóu.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yào kàn wàn hè zhēng liú chù, tā rì zhōng fán gù hǔ tóu.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专题为您介绍郭熙秋山平远二首古诗,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和沈立之留别二首》苏轼 《和陶贫士七首》苏轼 《和陶贫士七首》苏轼 《和陶贫士七首》苏轼 《和陶贫士七首》苏轼 《和陶贫士七首》苏轼 《和陶贫士七首》苏轼 《和陶贫士七首》苏轼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苏轼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