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 苏轼

宋代   苏轼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
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枣》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枣》是苏轼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经历了多少次的变老,
枣树还没有长成船桨。
你的才华已经能够用来书写历史,
而我的归宿已经不过是瓜果。

诗意:
《枣》这首诗词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诗中的枣树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人的奋斗,而作者则以枣树未成船桨来表达自己未能达到理想状态的遗憾和无奈。与之相对的是,诗中的"你"(汝)象征着年轻有为的人才,代表着希望和未来。诗的结尾,苏轼自谦地表示自己已经过了辉煌时期,已经无法与"你"相提并论,只能黯然归于平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人生的无常性。通过对枣树成长和人才的比喻,苏轼表达了对自身的反思和对年轻一代的赞美。他在诗中既有对自己的自谦和无奈,也有对年轻一代的鼓励和期待,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该诗词以简短的文字传达了深沉的情感,以及对年轻与晚年的对比思考。它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光阴流转和成长发展的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苏轼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触动,将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巧妙地融入到这首小诗中,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枣》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zǎo

jū rén jǐ fān lǎo, zǎo shù wèi chéng chá.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
rǔ cháng cái kān zhóu, wú guī yǐ jí guā.
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枣》专题为您介绍枣古诗,枣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苏轼 《醉题信夫方丈》苏轼 《周公庙庙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庙后百许步有泉依》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苏轼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苏轼 《和子由初到陈州见寄二首次韵》苏轼 《次韵子由绿筠堂》苏轼 《送钱藻出守婺州得英字》苏轼 《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苏轼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