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昼睡》 苏轼

宋代   苏轼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宝山昼睡》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宝山昼睡》是一首苏轼(字子瞻)创作的宋代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七尺顽躯走世尘,
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
何止容君数百人。

诗意和赏析:
《宝山昼睡》描绘了一个身体高大、粗壮的人,他行走在尘世间,但内心却充满了纯真和善良。诗中的“七尺顽躯”指的是作者自己的身材高大,而“走世尘”则表示他在尘世中行走。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十围便腹贮天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宽广和纯真。这里的“十围”可以理解为宽敞,而“腹贮天真”则表示作者内心深处存有纯真的品质。虽然他身在世俗之中,但内心却没有被世俗所侵蚀,保持了自己的纯真本性。

然而,最后两句“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却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他在世俗之中感到空虚,仿佛内心是一片空洞,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这种空虚感使他感到孤独,就连自己的内心也无法容纳数百人的存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越和内心的孤独。诗中的“宝山”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宝藏,而“昼睡”则象征着作者对世事的冷漠和超然态度。诗词通过对自我与世俗的对话,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纯真和远离喧嚣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俗束缚的不满和渴望自由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宝山昼睡》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bǎo shān zhòu shuì
宝山昼睡

qī chǐ wán qū zǒu shì chén, shí wéi biàn fù zhù tiān zhēn.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cǐ zhōng kōng dòng hún wú wù, hé zhǐ róng jūn shù bǎi rén.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宝山昼睡》专题为您介绍宝山昼睡古诗,宝山昼睡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苏轼 《韩子华石淙庄》苏轼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轼 《虎跑泉》苏轼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苏轼 《和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甫斋素祈雨不至二首》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苏轼 《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苏轼 《次韵陈海州书怀》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