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诗》 苏轼

宋代   苏轼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於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息壤诗》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息壤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於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关于帝王统治和民众反抗的寓言故事。诗中的"帝"代表统治者,"壤"指代国土,"藩幽台"表示帝王的宫廷。统治者通过雷雨来惩罚民众,而民众则幸灾乐祸地看到帝王发怒。然而,帝王对于民众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没有人敢向他汇报。当帝王的怒气平息时,大地震动,使民众提前知道帝王的怒火即将再次降临,他们成为帝王的工具。诗中提到的"坟"指代民众的坟墓,"射"表示帝王的打击。

赏析:
《息壤诗》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统治者专横行为的批评,以及民众对于统治者怒火的反应。诗中运用了象征和隐喻,通过雷雨和地震来代表帝王的惩罚和民众的苦难。整首诗词写意深远,寓意丰富。苏轼巧妙地将政治现实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展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诗词中的"帝"一词可能代表了当时的皇帝,也可以理解为任何权力在握的统治者。苏轼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专制统治的反思,展现了对普通民众的同情和理解。整首诗词透露出对权力滥用和民众苦难的忧虑,同时也呼唤人们要敢于反抗,争取自由和尊严。

《息壤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一个悲壮的政治画面,引发人们对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和权力的思考。它是苏轼思想观念和艺术创作的结晶,也是宋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息壤诗》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xī rǎng shī
息壤诗

dì xī cǐ rǎng, yǐ fān yōu tái.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yǒu shén sī zhī, suí qǔ ér péi.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dì chì xià mín, wú gǎn huò kāi.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wéi dì bù yán, yǐ léi yǐ yǔ.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wéi mín zhī zhī, xìng dì zhī nù.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dì máng bù zhī, shuí gǎn yǐ gào.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dì nù bù cháng, xià tǔ shì zhèn.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shǐ mín qián zhī, shì yì yú mín.
使民前知,是役於民。
wú shì fén zhě, shuí qǔ shuí gàn.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wéi qí de zhī, shì yǐ shè zhī.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息壤诗》专题为您介绍息壤诗古诗,息壤诗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戏书王文甫家》苏轼 《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苏轼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苏轼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苏轼 《谢人送墨》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苏轼 《虚飘飘》苏轼 《轩窗》苏轼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苏轼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