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庐山上人竹轩》 苏轼

宋代   苏轼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劳师向竹颂,清是阿谁风。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庐山上人竹轩》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庐山上人竹轩》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劳师向竹颂,清是阿谁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庐山上人的居住环境和他对竹子的赞美。诗人观察到庐山洞外的空地上长满了无数的竹子,它们在空中交错生长,形成了一片壮观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不禁为这些竹子的美丽和独特而赞叹不已。他以“劳师”之称向竹子发出赞颂,并认为竹子所吹拂的风清新而独特。

赏析:
苏轼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上竹子的景象,通过对竹子的称赞和对风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首诗词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崇尚自然,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之处的敏感和欣赏。竹子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赋予了坚韧、纯洁和清雅的意象。苏轼通过赞美竹子,间接表达了自己对纯洁、高尚、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词简短而精炼,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安宁。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示了他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欣赏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庐山上人竹轩》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hé lú shān shàng rén zhú xuān
和庐山上人竹轩

dòng wài fù kōng zhōng, qiān qiān wàn wàn tóng.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láo shī xiàng zhú sòng, qīng shì ā shuí fēng.
劳师向竹颂,清是阿谁风。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庐山上人竹轩》专题为您介绍和庐山上人竹轩古诗,和庐山上人竹轩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扶风天和寺》苏轼 《谢宋汉杰惠李承晏墨》苏轼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苏轼 《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苏轼 《次韵致远?一作:和叶涛?》苏轼 《又答毡帐》苏轼 《送范德孺》苏轼 《戏答王都尉传柑》苏轼 《雨夜宿净行院》苏轼 《过黎君郊居?一作:过黎子云新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