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句密竹不妨呈劲节》 苏轼

宋代   苏轼
密竹不妨呈劲节,早梅何惜认残花。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残句密竹不妨呈劲节》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残句密竹不妨呈劲节》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密竹不妨呈劲节,
早梅何惜认残花。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竹子和梅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坚韧不拔、顽强向前的赞赏和启示。诗中的竹子以其坚韧挺拔的形态,展现出自身的劲节和力量。而梅花则在早春中迎风怒放,虽然花瓣有些残缺,却无损它的美丽和自信。通过对竹子和梅花的描绘,苏轼表达了人生应该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像梅花一样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悟。首句“密竹不妨呈劲节”以四个字勾勒出竹子的形态和特点,密集的竹叶展现出劲节的美感,也暗示了生命的韧性和坚韧。第二句“早梅何惜认残花”则描绘了早春时节梅花的傲然和自信。尽管花瓣可能残缺不全,但它们不为此所惜,依然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竹子和梅花的形象,通过对它们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寥寥数语,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作者通过竹子和梅花这两个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赞美。竹子的劲节和梅花的自信都是作者希望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坚持不懈、保持自信的态度。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触动人心,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以竹子和梅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赞美和思考。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韧和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残句密竹不妨呈劲节》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cán jù mì zhú bù fáng chéng jìn jié
残句密竹不妨呈劲节

mì zhú bù fáng chéng jìn jié, zǎo méi hé xī rèn cán huā.
密竹不妨呈劲节,早梅何惜认残花。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残句密竹不妨呈劲节》专题为您介绍残句密竹不妨呈劲节古诗,残句密竹不妨呈劲节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残句秋英不比春花落》苏轼 《残句书窗宛壁常遭骂》苏轼 《残句天公自著思》苏轼 《残句吾曹总为长江老》苏轼 《残句阳虫陨羿丧厥喙》苏轼 《残句竹篱茅舍出青黄》苏轼 《陈伯比和回字复次韵》苏轼 《出局偶书》苏轼 《慈云四景白云居》苏轼 《慈云四景娑罗树》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