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爽白鸡》 苏轼

宋代   苏轼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僧爽白鸡》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僧爽白鸡》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断尾雄鸡本畏烹,
年来听法伴修行。
还须却置莲花漏,
老怯风霜恐不鸣。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只断尾的雄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苏轼对生命和修行的思考。雄鸡因为断尾,原本害怕被宰杀,但多年来它一直陪伴着僧人修行听法。然而,即使是这样一只雄鸡,它在老去之后也可能因为害怕寒风和严寒而不再鸣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只雄鸡的形象,寓意生命的脆弱和不易。雄鸡断尾,本应该被宰杀,但它却陪伴僧人多年,成为僧人修行的伴侣。这种形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挫折,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诗中的"莲花漏"指的是僧人修行时常用的一种计时工具,通常由莲花形状的容器和水漏组成。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意味着即使雄鸡陪伴修行多年,它的生命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死亡。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雄鸡的担心和忧虑。当雄鸡年老体弱,面对寒风和风霜,它可能不再有力气鸣唱。这里可以理解为对人们在年老时可能失去活力和激情的担忧。整首诗通过雄鸡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以及年老时可能丧失活力的思考,呈现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意味。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形象,通过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生命和修行的思考。它不仅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领悟,还呈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僧爽白鸡》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ēng shuǎng bái jī
僧爽白鸡

duàn wěi xióng jī běn wèi pēng, nián lái tīng fǎ bàn xiū xíng.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hái xū què zhì lián huā lòu, lǎo qiè fēng shuāng kǒng bù míng.
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僧爽白鸡》专题为您介绍僧爽白鸡古诗,僧爽白鸡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赠江州景德长老》苏轼 《中隐堂诗(SS〗并叙)》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苏轼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祷磻溪是日宿虢县二》苏轼 《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苏轼 《渼陂鱼(陂在鄠县·)》苏轼 《华阴寄子由》苏轼 《傅尧俞济源草堂(此诗亦载山谷集)》苏轼 《濠州七绝 浮山洞(洞在淮上夏潦不能及而冬》苏轼 《次韵柳子玉二首 地炉》苏轼